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紙錢紙馬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5]     我要評論

 ■青 絲

 清明祭祀,人們常將各種用紙折疊的冥器焚化給死者,此俗由來已久。古人認為,人死是去到了另外的一個世界,亦如活人一樣,有著各種生活所需,故在秦漢以前,古人的喪葬風俗是以玉幣陪葬,漢代則改用銅錢,讓死者作為通往九泉之路的盤纏。但是,以錢陪葬容易引發盜墓賊的覬覦。《漢書.張湯傳》:「有人盜發孝文園瘞錢。」為了掘取殉葬的錢財,盜墓一時猖獗不已。為了不擾及死者屍骨,從魏晉時起,人們便改用黃紙鑿出銅錢的模樣,焚燒以慰亡靈。

 唐人李建勳的《迎神詩》曰:「陰風窣窣吹紙錢,妖巫瞑目傳神言。」在唐代,燒紙被視為是人與冥界的一種溝通方式。《北夢瑣言》載,唐憲宗時,司徒王潛與宰相武元衡交好,後來武元衡被刺客刺死,王潛一年四季都燒紙祭奠。有個名叫許琛的人突然暴卒,到了地府,冥官認為許琛的陽壽未盡,於是將他放還,還讓他帶話給王潛,稱自己就是武元衡,感謝王潛一直給自己寄錢,只不過收到的錢大多是穿破的,無法使用,所以請王潛以後燒紙,務必事先檢查一下。故事雖然荒誕不經,但從中也可以看出,燒紙在此時已經成為了人與鬼神溝通的精神紐帶。

 燒紙之俗盛行,與佛教的傳入也有著很大的關係。《楓窗小犢》載,宋高宗死後,其靈柩在陵墓中安放就位,舉行祭祀前,有諫官上疏說民間燒紙的習俗,是佛教的勸諭之功,擔心世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孝道,過度陪葬,如果皇帝也學民間百姓一樣燒紙祭祀,恐怕不是聖主所為。宋孝宗看了以後非常生氣,把奏章丟到地上,說:「邵堯夫何如人,而祭先亦用紙錢,豈生人處世能不用一錢乎?」

 邵雍是北宋時期的哲學家,宋孝宗對他的學問非常推崇,認為邵雍這樣的人祭祀祖先也是燒紙,自己又有什麼是不能效仿的。皇帝親自帶頭,士庶自然爭相效之。陸游的《放翁家訓》曰:「近世出葬,或作香亭魂亭寓人寓馬之類。」就是描述南宋時人在葬禮上燒化紙馬假人,讓死者帶到地府享用。殯葬祭祀時焚燒紙錢冥器的習俗,也在歷史中被固定下來。

 至於燒化的冥器,也會根據不同的需要而變動,或金犀假帶、五綵衣服,或駿馬錦鞍、靴鞋帽子,或亭台樓閣、金銀錢寶。最有趣的是《陔餘叢考》裡記載的一個故事:有個叫項明的人,其妻胡氏死後托夢給他,說:「我父親在地府的房子破舊了,想要重建,請予以金錢上的資助。」項明遂燒了數百束紙錢給胡氏。第二天胡氏又入夢來說:「我一個人拿不了那麼多錢。」項明又畫了兩個大力士焚化,胡氏遂去。

 與之相比,今人給祖先焚燒二奶、女傭、保鏢,乃至地府的公務員聘書,空白支票本,就多少有些變味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戲弄道德 (2011-04-05)
古典瞬間:紙錢紙馬 (2011-04-05)
來鴻:自找煩惱書店 (2011-04-05)
心靈驛站:花港深處是吾家 (2011-04-05)
歷史與空間: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革命的起源──以孫中山為例 (2011-04-02) (圖)
生活點滴:蜻蜓飛過荷塘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三乘大樂林對香港的啟示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4-02)
歷史與空間:蛙聲陣陣報福慶 (2011-03-30) (圖)
古今講台:蟻多大?人多高? (2011-03-30)
亦有可聞:清明野祭 (2011-03-30)
來鴻:曬 書 (2011-03-30) (圖)
心靈驛站:一個燃燒的精靈 (2011-03-30) (圖)
歷史與空間:一九一七年張勳復辟之一地雞毛 (2011-03-29) (圖)
古典瞬間:古代中日間的暗爭面子 (2011-03-29)
亦有可聞:清明與寒食本不同 (2011-03-29) (圖)
詞話詩說:囍宴樂隊 (2011-03-29)
歷史與空間:盤古.女媧.阿無羅漢 (2011-03-26) (圖)
豆棚閒話:閒話「烏紗帽」 (2011-03-26) (圖)
文化觀察:虎媽育兒,殘酷也是一種智慧 (2011-03-2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