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有關六部的民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6]     我要評論

龔敏迪

 三省六部制,至隋唐已經定型為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之下,有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個部又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衙門裡的熱門話題,大概總離不開相互間的級別、苦樂以及譏諷,所以歷史上也留下了一些這方面的記載。

 《老學菴筆記》記載了人們對六部二十四司在北宋元豐年間情況的概括:「吏勳封考,筆頭不倒;戶度金倉,日夜窮忙;禮祠主膳,不識判硯;兵職駕庫,典了襏褲;刑都比門,總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見鬼。」到了南宋偏安江南後則變成了:「吏勳封考,三婆兩嫂;戶度金倉,細酒肥羊;禮祠主膳,淡喫虀麵;兵職駕庫,咬薑呷醋;刑都比門,人肉餛飩;工屯虞水,生身餓鬼。」

 管理文官階品、封命、勳級、考核功過的吏部四司,因為權力較大,捏在他們手裡的一枝筆可以決定官員的命運,到了南宋則裙帶關係盛行,他們的工作就盡是些婆婆媽媽的事了;分管戶口土地、稅賦徭役、國藏出納、天下庫儲的戶部,由事務繁瑣,日夜空忙難以下手,變成了享受「細酒肥羊」;分管禮樂學校、祠祀天文、陵廟牲豆、諸蕃朝謹的禮部,由無所事事,不學無術的「不識判硯」,進一步變成「淡喫虀麵」的無味閒差;一向被歧視的分管武官階品、地圖城隍、輿輦廄牧、兵器鹵簿的兵部,先前是窮到「典了襏褲」,到南宋仍然只能「咬薑呷醋」,處處省吃儉用;分管律法案件、俘虜審理、經費器械、門禁關卡的刑部,由「總是冤魂」的冤假錯案多發,進一步靠山吃山,吃上了「人肉餛飩」;而分管城池工役,天下屯田、苑囿山澤、河流溝洫的工部「白日見鬼」、「生身餓鬼」,大概既有清閒冷落,也有巧立名目的兩面,進一步就變成既有窮困潦倒,以及越發貪婪的兩面吧。

 所謂六部的民謠,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官謠,清朝六部的官謠就更多了,比如戴璐《藤蔭雜記》說雍正之後:「吏科官,戶科飯,兵科紙,工科炭,刑科皂隸,禮科看」;還有「吏部樣、戶部賬、禮部相、兵部仗、刑部狀、工部匠,理藩院檔、鴻臚寺唱、欽天監望、國子監放、翰林院當」的說法,官員們基本上不幹甚麼事實。此外,還有以富、貴、貧、賤、威、武形容六部的:吏部貴而戶部富,兵部武而刑部威,工部專管工程,職務猥瑣,因而人們都以賤工看待,而禮部是沒有油水的清水衙門。可怕的是:「大臣任意因循,小臣效尤玩滯」,形成一種「上下推諉,以為固然,彼此相安,以苟歲月」的作風。所以光緒時,譚鐘麟以吏部左侍郎兼戶部左侍郎,上朝謝恩,尚書翁同龢與他開玩笑說:「譚君由吏部而戶部,可謂富且貴了;薛允升由刑部而工部,可謂貧且賤矣!」譚也笑答道:「不管是富貴還是貧賤,都是可恥!」

 活躍在清朝六部裡的是一幫書吏,所謂:「官憑文書吏憑賄」,他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進行了肆意的搜刮。吏部掌官員任免之事,求官者必須打點吏部的書吏,書吏則根據行賄者所求官缺的大小、肥瘠決定索賄數目,然後在名單上「開列其先後」,然後「賄不至,非駁斥,即延閣」;戶部掌管著各省款項的銷核,所以有「闊書辦者必首戶部」、「戶部書吏之富,可埒王侯」的說法。比如福郡王征西藏回來,戶部某書吏索其軍需報銷費,福郡王大怒道:「小胥竟敢向大帥索賄!」書吏答道:「若不賞我鉅款,報銷之事就要辦三年,皇上怪罪下來,必興大獄。我這是為您著想呀!」福郡王無奈,只好賞以鉅款。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說:「朝官多貧至不能自存,而吏人多積貲巨億,衣食享用,擬於王者。」所謂:「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家中未必有子弟讀書,也要請一塾師擺樣子,丫頭養得胖胖的,狗也喂得肥肥的,正如唐人以胖為美,可以用來標榜自己的富裕、悠閒。《韓非子》中提到一個故事:趙簡子對派去收稅的官員說:稅如收重,國家富了,但老百姓窮了;稅如收輕,老百姓富了,但國家窮了。有個叫薄疑的人對趙簡子說:「君之國中飽。」趙簡子還以為薄疑說他國家富,很高興,可是薄疑說「中飽」的意思是:「府庫空虛於上,百姓貧餓於下,然而奸吏富矣。」皇帝要通過三省六部來為自己的皇權服務,三省六部的官員又要依靠書吏來維持自己的地位,於是就不惜讓國家窮點,老百姓窮點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網上流行「謀殺體」 (2011-04-06) (圖)
古今講台:大人國 小人國 (2011-04-06)
來鴻:春雪春風伴春歌 (2011-04-06) (圖)
來鴻:清明杜鵑紅爛漫 (2011-04-06) (圖)
亦有可聞:有關六部的民謠 (2011-04-06)
歷史與空間:戲弄道德 (2011-04-05)
古典瞬間:紙錢紙馬 (2011-04-05)
來鴻:自找煩惱書店 (2011-04-05)
心靈驛站:花港深處是吾家 (2011-04-05)
歷史與空間:基督教與近代中國革命的起源──以孫中山為例 (2011-04-02) (圖)
生活點滴:蜻蜓飛過荷塘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三乘大樂林對香港的啟示 (2011-04-02)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4-02)
歷史與空間:蛙聲陣陣報福慶 (2011-03-30) (圖)
古今講台:蟻多大?人多高? (2011-03-30)
亦有可聞:清明野祭 (2011-03-30)
來鴻:曬 書 (2011-03-30) (圖)
心靈驛站:一個燃燒的精靈 (2011-03-30) (圖)
歷史與空間:一九一七年張勳復辟之一地雞毛 (2011-03-29) (圖)
古典瞬間:古代中日間的暗爭面子 (2011-03-2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