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開卷有益:書非讀不能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25]     我要評論

青 絲

 清人袁枚認為「書非借不能讀」是天下讀書人的通病,書若非借來,沒有歸還的壓力,就不會好好地去讀。這在出版業尚處於手工作坊階段、民眾生活水平有限的古代,確實是至理名言。

 然而,在信息傳播空前發達的今天,人們閱讀的書籍來源,已不再是依賴於傳統的抄和借,許多人得暇時到書店閒逛,看到感興趣的書,往往就是直接掏錢買了下來,閱讀過後,還可充實家中的書架,作為資料儲備。

 但也就此出現了一個新問題,不少人買了書以後,總覺得如果不及時看完,就會對不起所花的錢,也有愧於自己的求知慾望,結果受迫於自己的壓力,閱讀反而成為了一種心理負擔。如果說,書的內容很適合自己的脾胃,倒也無傷大雅,把書讀完並不是甚麼難事。可是有些書,在書店裡隨便翻翻的時候,覺得挺有意思,等到潛心細讀,卻又發現滿不是那麼回事。這樣一來,內心便不免糾結,究竟是強壓著自己、即使看得再痛苦也要把書讀完,還是把書直接陳列到書架,並為此背負上愧疚感,就成為了一個兩難的選擇。

 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多是因為購書者事前沒有明確的規劃,並不是根據現實的需要而買書,以為擴大知識面,取徑須寬,於是看這本覺得好,那本也不錯,一味地求多求廣,凡是看中的書就買,結果到頭來不僅增加了經濟壓力,還疊加了心理上的壓力。南宋時,趙思恕對好友羅大經說,自己平生的三大願望之一,就是讀盡世間的好書。羅大經答道:「哪能如願?只求遇到時不必錯過就是了。」羅大經是清醒的,深知天下之書難以盡讀,如果不懂得取捨,就會陷入貪多嚼不爛的苦境。

 隋代大儒王通曰:「學者,博誦云乎哉?必也貫乎道。」認為讀書並不是以數量多為上,而是要懂得以「道」去融會貫通,由此舉一反三,進而推知相似的事理。明代筆記《清賞錄》云:「昔人云,過名山如讀異書,倦則數行,健則千里。言不論程途,以洞心快目而止。」把讀書比喻為過名山觀賞風景,身體疲乏時只讀幾行,精神旺盛時則一行千里。但是不管閱讀的內容有多少,乃以眼和心得到滿足愉悅,方為上乘境界。也就是說,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求得學識上的長進,或者作為一種生活調節,從中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如果背離了這一大方向,只是為了買書而讀書,作繭自縛,反使自己陷入困境,閱讀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書非讀不能買,是提倡在買書之前要有一個大致的讀書方向,對自己有價值的書,以及自己感興趣的書,要懂得區別多少和輕重,應適當地選擇閱讀。另外對書的內容也應有一定的了解,以避免盲目購書反而給自己構成讀書的壓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幸福就是心裡美 (2011-05-25) (圖)
古今講台:明月與星星 (2011-05-25)
開卷有益:書非讀不能買 (2011-05-25)
古典瞬間:講真話 (2011-05-25)
人文世相:魯迅教子 (2011-05-25) (圖)
歷史與空間:保了人性之保皇派 (2011-05-24) (圖)
生活點滴:穿過歲月的童謠 (2011-05-24) (圖)
詞話詩說:那誰 (2011-05-24)
亦有可聞:南明童妃案 (2011-05-24)
歷史與空間:台灣「童乩」的面貌 (2011-05-21) (圖)
豆棚閒話:秦可卿皇族身份探佚 (2011-05-21)
文化觀察:孔子頭上的兩把刀 (2011-05-21)
文化觀察:悖論 (2011-05-21) (圖)
歷史與空間:海德格爾的山間小屋(下) (2011-05-18) (圖)
古今講台:人生七十古來稀 (2011-05-18)
豆棚閒話:食說駝峰 (2011-05-18) (圖)
亦有可聞:亮官銜的醜陋 (2011-05-18)
生活點滴:回憶福州的「擔子麵」 (2011-05-18)
歷史與空間:海德格爾的山間小屋(上) (2011-05-17) (圖)
豆棚閒話:沒有骨頭,就挑斑點 (2011-05-1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