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徽因與梁思成。 網上圖片
文:馮 磊
看到一段文字,是關於才女林徽因(林徽音)與他的丈夫梁思成的。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北京古城要被拆遷掉。為此,梁思成夫婦奔走呼號,找到今天看起來當年頗為開明的幾位官員。面對學者們的觀點,有領導用一句話就把梁思成夫婦打發掉了。他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位領導究竟是誰,到今天我也沒有搞明白。當然,現在似乎也沒有刨根問底的必要了。只是北京古城,已經隨著一九五零年代的瘋狂而灰飛煙滅了。塵埃裡,留下來的似乎只有林徽因的一句話。她說:「你們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們後悔了,想要蓋,也只能蓋個假古董了!」
歷史證明了林徽因的遠見。當年的「拍板」者們,如此「喜新厭舊」,不禁讓人感歎。實際上,後來一系列悲劇,其實是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一個激進的群體,是無暇顧及傳統和歷史的。想當年項羽同學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內心深處也是懷揣著「富貴不還鄉,錦衣夜行」的信念的。古今所謂英雄,見識基本相同。
為了修建新的建築,我們拆掉了老古董。為了與眾不同,我們把自己的臉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為了到邯鄲學習優美的模特步,我們最後爬著回來了。為了積極要求進步,我們曾經與自己的父母掀翻了桌子,劃清了界限,痛罵他們不識時務、不求進取,應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這樣寫下來,其實還可以寫很多。當一代代「憤怒的青年」(「憤青」似乎已經成了罵人的話了吧)被培養成紳士,時光,又流逝了幾十年。
前段時間,學界有專家呼籲,國人不要到拍賣會上去競拍流失的海外文物。他的意思是,這些文物被懷揣著所謂愛國的衝動,把價格炒高了買回來,其實是不划算的。他的觀點,看了覺得很有道理。這個世界上,扯著嗓子高呼口號大抵是最容易的。而一些暴發戶,也多數是由此起步的。但,若論濟世救人,還得有經濟的眼光。——你看,老外一百多年前從我們這裡拿走的文物,能夠保留下來的,必然引以為豪。他們絕不會像我們的某些敗家子,去砸個稀巴爛,顯示自己的革命豪情。他們中的低能兒,最低檔次不過是找個買家賣掉換錢討生活。故而,這些文物被毀掉的可能性幾乎沒有。相反,這些東西在他們手裡會保存得更好。既然這樣,大批地買回來還不如暫時放在外面的好,總比拿著血汗錢玩一把政治煙花的把戲高明一些吧?那當然是一定的。
文化與經濟不太一樣,花幾千萬買回個真古董,不如花同樣的錢去做拷貝搞文化普及。真正的古董玩家,是不會破費如此鈔票去完成愛國的宏願、去上當的。而「愛國者」們中間,究竟是否有古董販子,也未可知。
今年的「兩會」上。馮驥才說,「當前『文化產業化』思潮在中國毒害甚深,阻礙文化的發展。」他的意思,應該是對的。但習慣了「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今天,他的呼籲未必就有作用。——如果沒有了經濟唱戲或者某某唱戲,那麼這個世界上可以撈錢、撈資本的渠道又必然少了很多。試問,這,怎麼可以呢?!
真的文化,注定是作坊式的規模。把米開朗基羅趕走,讓工匠們複製一千座「大衛」的塑像。這不是文化藝術,而是典型的作孽。
有人喜歡用文化來「搞」文化,對於真正的文化生產者,則習慣於排斥和奚落他們。於是乎,悲劇煉成了。——打著文化的名義傷害與排擠文化,禍害子孫且不說,忙得渾身是汗的李逵們還在叫屈:俺老李都是為了你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