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馮 磊
無疑,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他的成名,與他的備受爭議是分不開的。一九五四年,納博科夫把剛完成的小說稿《洛麗塔》交給了出版商,先後曾被四家出版社拒絕。有出版商如此回答作家的質疑:「對幾個上了年紀閱讀能力差的人來說,是一部令人憎惡的小說。」據說,也有出版商告訴他,如果出版了納博科夫的這本小說,自己就可能進監獄。
一個喜歡把玩細節的納博科夫,一個骨子裡擅長俄羅斯小說繁文縟節的納博科夫,以及一個美國式狂想與自信的納博科夫……就是這麼一個奇怪的混合體。翻讀《洛麗塔》,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或許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瑣碎與敏感,或者是托爾斯泰式的長篇敘述的冗長。——不過,很幸運的是,作家講述了一個完全離經叛道的故事,使之贏得了大批的讀者。至於冗長的心理描寫,則因為故事的別致而絲毫不顯得囉嗦。這,就是選擇故事的重要性。
新西蘭作家博伊德推出了納博科夫的傳記《納博科夫傳》。傳記共分兩部分,二○○九年,其第一部分《納博科夫傳:俄羅斯時期》在國內出版,引發好評如潮。時隔兩年,其第二部分《納博科夫傳:美國時期》再次出版。
美國,相對於作家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這裡是他的避難所,是他最終放棄俄語而改用英語寫作的地方;他在這裡第一次發現了新的蝴蝶品種,實現了童年的夢想;他在這裡寫下了那些著名的文學講稿,翻譯、評注了備受爭議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更重要的,他在這裡創作了讓他名揚天下的《洛麗塔》。一九五九年,納博科夫去了歐洲,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美國公民的身份。納博科夫的後半生是名副其實的「美國時期」。
屬於納博科夫的「美國時期」,是一個事業上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作家,值得一提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作為傳記的撰寫者,博伊德以一種準確而從容不迫的筆調追蹤納博科夫美國時期的生命軌跡:他不斷的搬遷,他的艱難求職,他的捕蝶與寫作活動,他的成名與遷居歐洲,他跟威爾遜友誼的始末,他與出版商、採訪人及傳記家的交往,他的疾病與去世……
眾所周知,與其他藝術家類似,作家出賣的是個人的想像能力。尤其是,構築細節的能力。納博科夫的小說藝術就是細節的藝術,而博伊德的文本分析則堪稱小說細讀法的範例,他讓我們深悟到細節之於納博科夫小說的決定性意義。同時,他還給我們展示了納博科夫的世界中那一幕幕以想像力為主人公的奇幻劇,正是依靠想像力,納博科夫將非常個人化的經驗點化成了非個人化的藝術,將尋常普通、雜亂無章的生活世界幻化成了神奇新穎、和諧有序的藝術世界。
這本《納博科夫傳》,是廣西師範大學新近推出的「文學紀念碑」的一部分。除了該書以外,尚有《尼古拉.果戈理》、《瑪麗塔.茲維塔耶娃:生活與創作》、《薇拉: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夫人》以及《黛安.阿勃絲傳》等幾本文學傳記待出。
文學是寂寞的事業,真正的文學家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現實中的紀念碑固然不少,但,能夠在讀者內心深處豎立起來的,卻為數不多。這套文學家傳記的出版,想來確有類似的目的吧。
(《納博科夫傳:美國時期》,﹝新西蘭﹞布萊恩.博伊德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二○一一年四月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