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官話、普通話、國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31]     我要評論

 ■廖楚強

 一個國家幅員廣大,方言複雜,全國人民互相交流、溝通,經常受到語言的障礙,所以全國要實現統一的發展,政令要通行,必須要制定一種全國人民共同通用的語言。這種全國通用的語言,中國自古就有了,即清代以前所稱的「官話」。所謂官話,顧名思義,就是官場所通行的語言。而做官的人,當然以首都為最多最重要,帝王將相,文武百官,大部分都集中在首都,所以歷史上的官話都指定以首都人民所說的話為標準。這種官話,在古代或稱之為「正音」,或稱之為「雅音」。但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首都的地點不斷變化。所以歷代的「官話」也隨著朝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最古老的首都是長安(西安),所以漢唐時期都以「秦腔」為官話,魏晉南北朝時期,洛陽是著名的首都,所以當時就以「洛腔」為官話,這種官話,當時稱為「中原雅音」或「中原正音」。元、明、清三代,首都都建在北京,所以北京話就被規定為官話了。當時在官場做官,甚至入京參加科舉考試,都要說一點官話。明謝榛《四溟詩話》:「及登甲科,學說官話便作腔子,昂然非復在家之時。」在清朝的雍正皇帝,算是提倡說官話最積極的一位封建帝王。清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下令全國設立「正音書館」,所謂「正音」,就是指北京官話,從此全國各地都要有專門機構,教導學子說官話。據當時朝廷的《上諭》中說:「凡官員有蒞民之責,其言語必須人人共曉,然後可以通達民情,熟悉地方事宜,辦理無誤。」自從這道「聖旨」下達之後,全國各地都不敢怠惰,不得不開展提倡官話。而當時更有硬性的規定,就是各地不會講官話的童生,不得考取秀才。這樣一來,所有的讀書人,都把學習官話認為是將來做官的必由之路。當時朝廷還特別指出,福建、廣東二省方言複雜語言難通,更要特別重視推廣官話:「閩廣二省督撫傳飭所述府,州、縣有司教官,遍為傳示,多方訓導,務使語言明白,使人易懂。」實際情況確實如此。福建、廣東是方言最複雜的省份。在道光年間的林則徐,官居二廣總督,而他在官場中說的雖然都是官話,但仍然帶著濃重的「福州腔」,說起話來,還經常有人聽不懂,甚至還有經過「翻譯」來傳達他的指示。所以當時流行過一句笑話:「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福州人說官話。」這說明在全國各地推廣官話的重要性。

 從清朝開始,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官話,便逐漸被認為是中國各族人民所共同使用的通用語了。在辛亥革命的前夕,清宣統元年(1909年),清朝資政院開會,議員江謙提出議案,建議把官話正式稱為「國語」。不久以後,清朝亡國,而新的民國政府,便把這種建議付之實現。當時民國政府的教育部就把官話,規定為全國通用的「國語」了。民國時期,全國小學、中學的語文課本,一律稱之為「國語」和「國文」。

 雖然「國語」,是以北京話為基礎,但也不是完全等於北京話,它和純正的北京方言是有區別的。因為國語,也是經過語言專家的認真研究、整理、科學規範,成為一種不同於單純的北京方言,而是一種雖然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的語言,但這種語言,已經結合了中國現代白話文的語法為規範的一種整個漢語的共同語。到了上世紀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認為全國人民的通用語,也是全國人民都要說、都要學的一種普通的話,所以就把過去所通行的「國語」,正名為「普通話」。其實「國語」和「普通話」完全相同,不過名稱上不同就是了。如新中國的語言學家王力所說的:「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標準語,是漢民族的共同語。」這就是說普通話就是國語,國語也就是普通話。現在海峽兩岸的同胞所使用的「國語」,或「普通話」,其實都是一樣,都是全國人民包括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的共同語,這種民族語言,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傳統,是全世界最悠久,生命力最強,也是最優美最科學的一種國家民族共同語。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何時罪己? (2011-05-31) (圖)
亦有可聞:官話、普通話、國語 (2011-05-31)
古典瞬間:乾隆的虛榮 (2011-05-31)
心靈驛站:茶解人生 (2011-05-31)
開卷有益:顯微鏡下的納博科夫 (2011-05-31) (圖)
歷史與空間:千古傳真味,白璧玉無瑕──趣談豆腐 (2011-05-28) (圖)
人文世相:難忘的「建甌鼓樓」 (2011-05-28)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5-28)
文化觀察:讀秦文蓮《不染詩話》有感 (2011-05-28)
歷史與空間:幸福就是心裡美 (2011-05-25) (圖)
古今講台:明月與星星 (2011-05-25)
開卷有益:書非讀不能買 (2011-05-25)
古典瞬間:講真話 (2011-05-25)
人文世相:魯迅教子 (2011-05-25) (圖)
歷史與空間:保了人性之保皇派 (2011-05-24) (圖)
生活點滴:穿過歲月的童謠 (2011-05-24) (圖)
詞話詩說:那誰 (2011-05-24)
亦有可聞:南明童妃案 (2011-05-24)
歷史與空間:台灣「童乩」的面貌 (2011-05-21) (圖)
豆棚閒話:秦可卿皇族身份探佚 (2011-05-2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