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貴州報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現實之憂:溫飽雖解荷包仍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15]     我要評論

 20年前,筆者聽到這樣一個笑話:

先天貧瘠因素凸顯

 烈日炎炎下,在貴州省某石漠化比較嚴重、喀斯特地貌較為典型的一個山區,一老農頂著烈日辛勤勞作幾個小時後,放下抵擋驕陽的草帽、拿出了旱煙坐著小憩。心滿意足的老農瞇著雙眼數著自己耕作著的六塊地,心裡正憧憬著來年的收成:

 一塊地、兩塊地、三塊地、四塊地、五塊地……第六塊地呢?

 老農睜大了眼睛揉了又揉,因為無論老農如何數,他的第六塊地怎麼也找不到了。心急如焚的老農滿頭大汗的撓頭想了半天,猛然間,老農想起什麼似的拿起了他放著的草帽,原來,老農的第六塊地就在被草帽遮蓋了的區區方寸之間。

 這個叫人聽來欲笑不能的黑色幽默,反映的是山高、坡陡、谷深、土地破碎,石漠化嚴重,自然生態惡劣的山區內陸農業省貴州的耕地現狀。

工業化城鎮化滯後

 那20年以後的現狀呢?

 2000年至2010年,貴州省貧困人口佔全國的比重由9%提高到15.9%。「十一五」期間,貴州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50萬人,但每年只能新增就業人數19萬人。據有關部門測算,「十二五」期間貴州新增勞動力達287萬人,但從貴州全省發展水平來看,未來五年只能新增城鎮就業13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崗位需求與供給之比達到2.1:1,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此外,貴州省目前還有650萬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究其原因,工業化、城鎮化的嚴重滯後,制約了貴州社會經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可以這樣說,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使貴州農村絕大多數人跨過了溫飽線,但還沒有越過小康線,農村吃飯穿衣等溫飽問題雖然基本得到有效解決,可老百姓的荷包還是癟的。就拿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來說,因為工業化、城鎮化的嚴重滯後,貴州現有需要轉移就業650萬富餘勞動力,其主動和被動的轉移渠道只有大致兩個:

 抱有背井不離鄉觀念的,大多衝著省內經濟相對發達的省會貴陽市和周邊地州市而去,這類人大多數在當地打零工,也就是貴州人俗話說的當「背兜」,選擇機會低、種類單一,收入相對較低。

 思想觀念稍微解放和具有闖蕩精神的,大多奔珠三角、長江中下游、北(京)上(海)廣(州)而去。究其原因,這些地方經濟發達,城鎮化水平高,現代工業齊全,就業機會高、選擇機會多,收入相對較高。

民眾就業空間狹小

 而作為故鄉的貴州,因工業化發展方式粗放,起點低、基礎差,競爭力弱,規模和總量小、技術含量低的嚴峻現實,使他們基本沒有可選擇的餘地和很狹小的就業空間。

 農業化管肚子飽,工業化管荷包足,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定律和渴盼。

 工業化,已經成為貴州實現跨越式發展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和必由之路。

相關新聞
貴州報道(創刊號) (2011-07-15) (圖)
搭建交流橋樑助黔開放發展 (2011-07-15) (圖)
貴州突圍選走工業化之路 (2011-07-15) (圖)
現實之憂:溫飽雖解荷包仍癟 (2011-07-15)
突圍之路:工業創富促進發展 (2011-07-15) (圖)
高層聲音及解讀 (2011-07-15)
專家:只有發展工業 貴州別無他途 (2011-07-15) (圖)
用工業化方式 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2011-07-15)
建服務型政府 放手企業發展 (2011-07-15)
龍永圖:我們強調的是發展 (2011-07-15) (圖)
吳大華指推動工業化 勿照搬外地做法 (2011-07-15) (圖)
胡曉登:應提升貴州人「精氣神」 (2011-07-15) (圖)
工業化路徑選擇下的貴州突圍之行業篇 (2011-07-15) (圖)
「海螺」入黔 觸動行業「大洗牌」 (2011-07-15) (圖)
「夕陽產業」華麗轉身 (2011-07-15) (圖)
傳統水泥「作坊」之殤 (2011-07-15) (圖)
工業化路徑選擇下的貴州突圍之縱深篇一 (2011-07-15) (圖)
核裂變:「盤江」的現實和可能 (2011-07-15) (圖)
張仕和:反求諸己天地寬 (2011-07-15) (圖)
年年分紅 答謝股東 (2011-07-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貴州報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