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讓巴士公司設立燃油附加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27]     我要評論

周全浩 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

 基於燃料價格的波動影響巴士公司盈利,政府可允許巴士公司設立類似兩電的燃料調整費機制,燃料費獨立計算,由乘客承擔。油價上漲時,巴士公司可適當地上調票價,油價下跌時則需減價。設立燃料調整費機制的好處是票價可隨燃料成本的變動而彈性調節,符合用者自付原則,巴士公司不會因燃料價格變動而得到額外的利潤或損失,政府也無需提供額外補貼。

 九巴母公司載通發出盈警,指油價及通脹急升,導致成本上漲,預期上半年業績虧蝕。九巴在5月中已加價3.6%,但柴油價格較去年增加4成,加價不能抵銷大幅上漲的成本。加上港鐵的競爭,令收入大減。 面對逾六成巴士線虧損,九巴曾考慮削減路線止血,但遭受政府和區議會的阻力,認為會影響基本公共交通服務,造成部分市民的不便。

由政府補貼的票價穩定基金受質疑

 九巴另謀對策,向政府提出設立票價穩定基金以補貼油價成本,但遭政府一口拒絕。事實上,票價穩定基金涉及公帑,納稅人需承擔額外的公共交通開支,公眾會質疑政府向私營機構輸送利益。而且,補貼機制運行相當複雜,一旦開了先河,其他交通行業會紛紛仿效,恐防政府應接不暇。

 以前,政府為了鼓勵巴士公司投資,允許營利與資產掛u,九巴可透過擴大資產或地產項目增加利潤。現在,九巴收入佔載通營業的9成,經營環境越來越困難。港鐵線的覆蓋越來越廣,直接與九巴競爭,巴士變成輔助性交通工具,乘客大減,部分與港鐵重疊的九巴路線於繁忙時段載客量更只有2-4成。

燃料調整費機制符用者自付原則

 交通運輸是石油的最大消費行業,近期油價飆升,導致飛機、巴士、的士等運輸服務行業的成本急升,九巴營運雪上加霜。固此,政府有必要檢討巴士公司的定價機制。

 基於燃料價格的波動影響巴士公司盈利,筆者提議政府允許巴士公司設立類似兩電的燃料調整費機制,燃料費獨立計算,由乘客承擔。油價上漲時,巴士公司可適當地上調票價,油價下跌時則需減價。誠然,票價不能經常變動, 否則市民難以適應。政府可設立機制,根據燃油價格的波幅,票價作適時的檢討及調整。

 燃料調整費機制的好處是票價可隨燃料成本的變動而彈性調節,符合用者自付原則,巴士公司不會因燃料價格變動而得到額外的利潤或損失,政府也無需提供額外補貼。

減輕成本巴士仍有競爭力

 燃料調整費在交通運輸業並不是新鮮事,航空業早已設有燃油附加費。早前,的士團體也曾促請政府制訂可加可減的燃油附加費機制。筆者認為政府可認真研究這方案的可行性,計劃細節頗複雜,例如每隔多久檢討燃油附加費一次,如何釐定加減幅度等,需小心考慮。

 儘管九巴面臨港鐵的嚴峻挑戰,但仍有其優勢和競爭力。巴士能提供點對點服務,有一批忠實的固定搭客,尤其是那些就近巴士站的居民,他們不會長途跋涉走到港鐵站。

 巴士仍是香港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若巴士公司因虧損而大幅裁減路線,將造成很多市民的不便。設立燃料調整費機制能緩減上漲的成本,改善巴士公司的營運環境。

相關新聞
來論:討論遞補制 馬嶽實不應出爾反爾 (2011-07-27)
廿四味:曲解遞補機制 不惜偷換概念 (2011-07-27)
公民黨為外傭爭居權損香港利益 (2011-07-27)
讓巴士公司設立燃油附加費 (2011-07-27)
增建公屋紓緩市民住屋困難 (2011-07-27)
人民幣國際化的另類風險 (2011-07-27)
應加大對中小製造業的扶持力度 (2011-07-27)
縱論香港:是為「公投」翻案還是必須堵塞漏洞? (2011-07-26)
廿四味:鴉片怎麼成了好東西? (2011-07-26)
政治問責不是迫辭問責 (2011-07-26)
東張西望:美日其實清楚中國對南沙群島主權 (2011-07-26)
匯聚東西智慧 香港充滿生命力 (2011-07-26)
反對派的「假諮詢」謬論誤導市民 (2011-07-26)
妥善安排分娩 保障母嬰安全 (2011-07-26)
指點江山:支持警方果斷執法 遏止暴民政治蔓延 (2011-07-25)
反對派指鹿為馬替「公投」張目 (2011-07-25)
「新聞自由」變質成「黑教父」的自由 (2011-07-25)
田園快語:強積金提早取款可稍放寬 (2011-07-25)
冷眼向洋:從挪威恐怖襲擊事件看歐洲政治生態 (2011-07-25)
止戈為武:解放軍總部領導調整呈新特點 (2011-07-2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