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陳科科

Google+

 我們還需要另一個 Facebook嗎?在Google+封測(封閉測試,未作公開,只供擁有邀請函的人試用)十日後用戶數超過一千萬來看,甚至來得太遲。

 Google+被視為絕地反擊。Google素來在社交網絡上都是交白卷,以下的名字你有聽過的請拍一下手:Orkut、Buzz、Wave……希望你沒有真的在拍。重點是這個靠搜尋器起家的網絡龍頭,似乎對「如何交朋友」很手足無措,Facebook過後又有Twitter,以至Instagram都做得更好,於是我們發展單點突破作起始點比較可行——由只限哈佛的交友起始、由140隻字的短訊起始、由一張相加十二款濾鏡起始。

 那號稱「白臉書」的Google+又是真的做對了事?

 Google+沒有所謂單點突破,或者說因為Google文化本來就是駁雜,他們靠搜尋引擎牽動的廣告及金主投資,他們選擇用來諸多研究及收購上面,由極革命性的Gmail,到Google Map,到Google Earth,到洽購電訊公司、上太空、再生能源……染指多,而且都是很「未來感」的可持續發展,即是他們信仰任何科技革命,而不單單要專注在網絡。

 這卻造成失焦。由於他們已膨脹為一家擁二萬員工的公司,於是架床疊屋,政策推行固然不如Facebook、Twitter,甚至獨裁而保持小組作戰的Apple。所以最近報表顯示,Google的人走去Facebook,Facebook的人走去Twitter,這家龍頭亦陷入前所未見的危機——將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及王位拱手相讓。

 於是早在2009年,他們已密謀迎擊兩大新晉科網霸主,暗地執行所謂Emerald Sea的行動代號,要做的,就是搶佔社交網絡塊地——那時Facebook已穩拿近4億人的資料,已經靠著用戶的喜好(那個超聰明的 Like鍵),令廣告商更易精準地找到自己的客戶,比起Google行之有效的Page Rank或是adsense更有效,Google不得不求變。

 但Google旗下服務百幾樣,根本不易整合,亦遑論單點突破來招惹視線,大部分用家的接收能力不高,你有幾百樣功能,他們都首先要找到他們想要的才用。之前的Google Wave就是功能強大、唔用無壞的典範,缺乏一個單點突破形象,好像甚麼都能,其實等同甚麼都不能。

 於是今次去蕪存菁,放下身段,乾脆把Facebook及Twiitter的特點挪移,我們見到熟悉的News Feed,見到單向不須認證的Follow制度,結合人家的強項是否就必勝呢?而更大障礙是,他們擺脫不了如何將自家品牌融入。於是我們見到Google+出來,焦點功能是視訊通話Hangout(這比Facebook同期推出的Video Chat要穩定及強壯),希望用家「在公在私」都會用到;Sparks,就是把你的興趣話題長期訂閱,一有Google+用家發布相關的資料,你就會知。但今次真正的主角,卻是Circles,一個很簡便地把朋友分類的系統。你可以將朋友拖曳到不同圈圈,於是每次你的訊息發布,都很容易控制誰看到、誰看不到,這亦是Google+可以瞬間吸納近千萬人的秘技——戳中Facebook經常踩踏用戶私隱的弱點。

 打了一個似樣的社交網絡的根基,他們又如何 Google+追回劣勢?最終,原來都是依靠我們社交來交換的情報,如 Facebook般令到廣告搜尋更準!把廣告訊息精確地送到用家面前!那不是回歸到搜尋器年代嗎?若然,Google+可以把Adsense那一套搬落Google+,或者才是廣告世界的翻天覆地——用家把廣告放到自己的Profile Page幫人賣廣告,再從中跟Google對拆。於是消費者同時也是廣告推銷,而Google就只是坐低收錢,這亦是投資太少、被迫把廣告強加客戶的Facebook做不來的。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造神─以城隍神為例說明 (2011-07-23) (圖)
生活點滴:似乎回到故鄉小河 (2011-07-23)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7-23) (圖)
文化觀察:概念中的「衝突」 (2011-07-23)
歷史與空間:緬懷法海奇葩——弘一大師 (2011-07-20)
來鴻:中國優美深邃的荷文化 (2011-07-20)
古今講台:想起盤古氏 (2011-07-20)
心靈驛站:那些又痛又暖的往事 (2011-07-20) (圖)
人文世相:阿米甚人 (2011-07-20)
歷史與空間:非禽非獸真禽獸 (2011-07-19) (圖)
豆棚閒話:「未察虛實」 (2011-07-19)
亦有可聞:官 癮 (2011-07-19) (圖)
詞話詩說:雞蛋愛石頭 (2011-07-19)
歷史與空間:楊絳百歲心不老 (2011-07-16) (圖)
來鴻:濕之韻 (2011-07-16)
文化觀察:退稿信 (2011-07-16)
文化觀察:識人七法 (2011-07-16) (圖)
歷史與空間:放心與放手 (2011-07-13) (圖)
古今講台:古姓伏羲氏 (2011-07-13)
來鴻:地 氣 (2011-07-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