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科科
武 俠
相較於被谷德昭評為《Social Network》的《投名狀》,其實可給予《武俠》更高評價,至少,這不是一套陳可辛出品的「投機、沽名、作狀」。《投名狀》徹頭徹尾的機關算盡,無論李連杰的野心、劉德華的粗疏、金城武的天真,整部戲沒有感情入楔,這非關有沒有個人經驗與角色串連,而是,觀眾情感很難跟算式串連。而《武俠》講的退隱、求真、癡迷,本應疏離,卻因為筆劃簡單幹練,一撇一捺清晰,觀眾可以看清他們想透過武俠兩隻字去講甚麼是武,甚麼是俠。
戲首湯唯手執甄子丹衫角的那種緊纏,吐露了她後來忽然自白身世,更促使當她質問甄子丹是否將她當成「退隱生活申請」(借當地人來入族譜)時的狠傷作基礎。
甄子丹起床時沒有掙脫,而把她的手放在被角,那是對緊纏的體諒(不是《葉問》那種肉麻的尊重老婆對白……)卻同時反證了他為了退隱而有利用一個河水相逢(真的在河中相遇嘛)的村姑此等機心。
然後是美得繃緊神經的詩畫雲南美景。那渡橋、稻田、做紙,沒有上次的作狀,純粹空靈。筆鋒直轉就講到甄子丹如何「誤殺」通緝犯,那陰差陽錯的搏打,不似成龍那種硬要「鬥雞」「裸衣」的硬滑稽,無驚喜但會微笑。然後金城武登場,將故事拖入法醫的科學角度(是維清末民初),金城武因為一度心軟,所以一切依法行事,堅持的,是法無人情的派系。於是,被識破是逃犯的甄子丹會一時行善,將他放逐回鄉城,他,卻為了不能枉法而回去捉犯。
陳可辛曾說科學角度是他今次想表達的東西,通過那種CG經脈,呈現老派武俠不能/不為的畫面,跟最近喬靖夫《武道狂之詩》原理相近,一拳一腳都好似清楚講明如何施展,遺憾是對戰者的想法如何,當然有無智取有無力敵,無法在迅猛拳腳交加間交代 ,這也是武俠電影始終無法跟小說企及。如果說是否如廣告所言的「武俠改變武俠」,我又覺得這未至於是那麼巨大難匹的革命,這種添附推理成分的心理推演,在不少類型片已然屢見不鮮(連《Hangover》都有懸念啦),金城武的解說,也在高速唸對白中流於自說自話(他其實只是單靠現場環境想像,沒有進一步的化驗、推演)。陳可辛說部分刪剪片段,包括甄子丹本為左撇子,而苦練右手,金城武透過他的鞋履而被誤導以為他是天生用右手,這些更嚴密、帶實感的趣味,卻被斬去,這才可惜。
全片最為驚喜,就是原「獨臂刀」的王羽,雖然乖張的反派設定很典型,那場抱孫餵飯卻帶來全片難得的張弛,而我們都因而相信,即使宇宙第一好打的甄子丹都不會打得贏他,所以那叫不少觀眾啞然的結局,卻順理成章(唯有等天收……)而金城武在最終戰功成身退,令本來為了行俠而帶來更多殺戮的他贖罪,不用武而行了他的俠。事實上,所謂止戈為武,任由甄子丹解甲歸田、放任罪犯改過,不用武就能化去糾紛,是否才是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