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在包裝年代,這似乎是一個老土的觀念,但傳統智慧永遠都時髦。內地知名影星英達和宋丹丹曾經是演藝界一對模範夫婦,十四年前離異,但有一對兒子,跟隨媽媽。
英達離婚後跟現任妻子再生一個兒子,日前他帶著這兒子上電視台大秀父愛,稱自己如何為兒子當「司機保姆廚師教練」等,激怒前妻宋丹丹。愛子心切的她在微博發話:男人可以離婚、重組家庭、愛現妻和兒女;也可以攜子在媒體前表現父愛……「但我不允許你繼續傷害我的兒子,你不是人……」
微博內容還透露,這位電視機前的慈父在長子七歲時不肯帶他出去玩,十一歲向他要電話號碼也未遂,父子十四年來形同陌路……宋丹丹的怒言引起數以萬計者的共鳴。我無意評論這對昔日情侶離婚誰對誰錯,而是從人文關懷去看問題。
英達有可能正因為之前沒做好父親,格外珍惜第二段婚姻的兒子。他卻沒想到,他這樣公開騷父愛的行為會傷害到大兒子,尤其是這兒子當年如何渴望父愛而未果。所以,母親為兒公開出頭是情理之中。
他的理由也很牽強:離了婚就沒有聯繫的必要,不找兒子是為了他好……夫妻離婚之後是否可以做朋友或需不需要做?因人而異;但父母離婚後還是孩子的父母,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而孩子需要父愛的心理是正常的。
幸福不是不可以分享,但分享時要看時機、對象和環境。就像一個女人在失戀朋友面前,大講她和男朋友如何相愛和幸福,這不但是自私行為,更可說是心理變態。
有些涉及第三者的婚戀也有同樣問題,如果你「不幸」成為第三者,又「有幸」成功「坐正」,你有權去享受你的愛,但別在人前炫耀,這是禮貌和修養。
相愛容易,相處難,做人更難;但我們都要學著做,留一點愛的空間給別人,把你的幸福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