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帶來的36條惠港政策,加速兩地互補融合,實現香港和國家在未來世界競爭格局中的戰略性共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凡、劉坤領 北京報道)適逢當前美歐經濟低迷、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穩之際,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訪港帶來的36條惠港政策,從更大範圍、更遠視野、更深層面加速兩地互補融合,提升兩者互利互惠空間,以實現香港和國家在未來世界競爭格局中的戰略性共贏,無疑是給香港以至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指出了一條戰略性發展的新路。
本報今起就這36條惠港政策組織採訪多名專家,將逐日為廣大讀者詳細解讀、分析政策的含意以及當中的機遇。
李克強副總理訪港時強調:中央對香港所有的政策支持,既是香港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接近決策層的中央智囊向本報指出,香港未來欲成為世界級金融、貿易和航運三大中心,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借重中國具有世界級的發展空間和勢頭,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經濟總量、貿易總量、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等方面將再上一個大台階。而在中國向世界級經濟體挺進的過程中,作為「國內境外」特殊的國際三大中心,香港的進一步提升將為中國的持續崛起提供其他世界轉軌、新興國家所沒有的特殊推力。這應是中央傳遞上述重要訊息的深意所在。
助國家金融有序開放
專家認為,繼「十二五」規劃闢專章闡述香港發展定位後,36條挺港措施,再次體現中央對香港在國家建設中肩負更重要角色的強烈期待,並以更實質的措施,充實豐富了「十二五」框架的內涵,也為香港與內地深化合作、鞏固提升競爭優勢明確出更清晰的行動指南。
在一系列惠港新政策中,金融發展和貿易自由化的制度突破備受關注。面對國際金融亂象,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格外突出。專家認為,利好措施在金融方面的著墨最多,充分發揮香港獨特優勢,在風險可控下增加人民幣的國際吸引力應是題中之義。香港可借助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特殊角色之力,在「一國兩制」下成為人民幣國際化試點「防火牆」,進一步鞏固與提升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輔助國家金融有序開放中各種條件的逐步形成,可謂「魚與熊掌兼得」。
建人幣國際化「橋頭堡」
專家指出,此次推出RQFII、港股ETF等人民幣國際化制度層面的突破,拓寬了香港與內地人民幣資金循環流通機制,確定了兩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渠道,為「十二五」期間兩地金融合作提速注入強大動力,在鼓舞市場信心的同時,也為香港積極構築人民幣國際化「橋頭堡」再下一城,有利於實現國家金融戰略意圖。
同時,外需疲軟對出口的影響有可能在下半年逐步顯現,內地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專家指出,「爭取到『十二五』末期,內地對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有關表述,是迄今為止內地對所有對外開放的國家與地區貿易開放度最大的舉措,既體現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巨大優越性,也折射出中國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氣魄。
大幅提升兩地的服務貿易開放程度一舉多得,將深化兩地優勢互補,促進兩地經貿互動在「十二五」期間更趨立體、縱深發展,增加內地服務業在整個GDP中所佔比例,並推動內地服務業不斷降低開放門檻,直至令港商完全實現「國民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