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詩幻留形:《他們在島嶼寫作》隨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1-15]     我要評論

陳智德

 上周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一連兩天看了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之《尋找背海的人:王文興》、《朝向一首詩的完成:楊牧》、《兩地:林海音》和《如霧起時:鄭愁予》,另外有關周夢蝶和余光中的兩齣,全因時間考慮才沒有買票。我一個月前已預購了戲票,後來才接到其中兩次影後座談的邀請,但沒關係,這樣的電影確實值得購票入場觀看。

 幾位文學大師當然各有文采,但紀錄片也有紀錄片的拍法和電影形式本身的藝術,以電影角度而言,我個人最欣賞的是陳傳興執導的《如霧起時:鄭愁予》,雖然六位作家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楊牧。《如霧起時》一片結構嚴整,視野也最開闊,導演把鄭愁予放回台灣現代詩發展的歷史脈絡當中,作為同時代一眾文學工作者之一。作為以個別作家即鄭愁予為焦點的紀錄片,《如霧起時》當然也有呈現鄭愁予的文學成就和個人特點,但沒有流於偉人式或歌頌式的處理,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影片除了作家生平和訪問,也有演繹作品的部分,在我所看到的四齣影片中,有三部都使用了動畫,效果都很好,《尋找背海的人》在動畫以外也有使用劇場方式演繹,惟《如霧起時》沒有使用動畫,雖然鄭愁予是詩人,但影片中沒有使用觀眾預期的朗讀詩歌方式,而純以文字配以影像處理,沒有人聲朗讀,鄭愁予的詩歌反而更親近可感,我覺得這也是導演高明之處。

 在觀看這四齣影片之際,除了思考該四位作家的文學成就,我腦際不斷浮現一個一個香港作家的名字,並一再沉思,我們也可以有這樣的電影嗎?香港文學的故事應該怎樣述說?如何讓香港的觀眾也關心香港的文學?甚至,如何讓香港文學的逾半世紀歷史向世界呈現?

相關新聞
百家廊:狗.廟會.看戲 (2011-11-15) (圖)
翠袖乾坤:王海生 (2011-11-15)
海闊天空:一趟豐實的旅程 (2011-11-15)
琴台客聚:小報新聞寫實體 (2011-11-15) (圖)
生活語絲:在京險遭車禍 (2011-11-15)
思旋天地:勿當「冤大頭」 (2011-11-15)
詩幻留形:《他們在島嶼寫作》隨想 (2011-11-15)
百家廊:患上一種老也不死的病 (2011-11-14) (圖)
翠袖乾坤:接觸得到的區議員 (2011-11-14)
跳出框框:訪梁實秋故居 (2011-11-14)
琴台客聚:全城狂吞獼猴桃 (2011-11-14)
杜亦有道:現代野豬林 (2011-11-14)
思旋天地:選民成熟了 (2011-11-14)
網人網事:你家沙發借我睡 (2011-11-14) (圖)
百家廊:一年秋風今又是 (2011-11-11)
翠袖乾坤:今在永在 (2011-11-11)
古今談:喬布斯成長為發明家的原因(上) (2011-11-11)
琴台客聚:《妙玉坐禪》:一首詩的完成 (2011-11-11)
生活語絲:電視廣告 (2011-11-11)
一網打盡:傳聞成真 (2011-11-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