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西座內望:「人民力量」欺人太甚 民主黨終於反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27]     我要評論

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民主黨過去一直對激進反對派的忍讓,不但無用,反而令一班憤青覺得狙擊民主黨本小利大,導致有關狙擊行動此起彼落,於是民主黨就借馮煒光懷疑遇襲事件全面反撲,向黃毓民等人表示民主黨已有反擊的準備及決心,如果再咄咄逼人,民主黨將會奉陪。經此一役,兩黨由文鬥到武鬥再到訴諸法律,將會不可能再有任何合作空間,而未來的選戰中「人民力量」也會繼續打著狙擊民主黨的旗幟,當然以其現時的政治聲望而言,能夠發揮的影響已是微乎其微了。

 「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在台北涉嫌襲擊民主黨中常委馮煒光一事,至今雙方仍是各執一辭,從現時曝光的影片可以看到,黃毓民確實是兇神惡煞 地衝到馮面前,以粗言辱罵他並拉扯其衣服。雖然影片沒有影到黃打人,但有兩點已可肯定:一是黃毓民挑釁人在先,故意去狙擊馮煒光;二是以黃毓民當日的表現,就算真的沒有出手,但恐嚇行為已是不容否定。儘管馮煒光可能在言語上有冒犯黃毓民之處,但卻不應成為在大庭廣眾動手動腳的理由,這次令全港丟臉的打鬥事件,黃毓民及事後仍然死撐的「人民力量」肯定要為此負上政治及法律上的責任。

「人力」雖死撐 真相須釐清

 對兩黨而言,這次事件的真相已不獨是馮黃兩個人的事,而是關係到「人民力量」及民主黨的誠信,關係到政治人物的品格信用,並非兩人可以私了。既然雙方都各執一辭,即是肯定有一方在說謊,那雙方都有責任向外界交待真相,包括將所有影片都向社會公開,並全力向台灣方面取得當日的影片,以證真偽。否則,如果雙方只是口頭說說,卻沒有實際行動跟進,只會令外界認為事件只是一場政治「騷」,對兩人及兩黨的聲譽都會造成嚴重損害。市民也應繼續要求雙方跟進事件,直至真相水落石出為止。

 事實上,這次打鬥事件不過是一根導火線,點燃兩黨的新仇舊恨,而兩黨在事件上的劍拔弩張也是其來有自。有政界人士認為,民主黨在事件上反應確實出人意料,過去激進反對派狙擊民主黨不時發生,但民主黨一直採取息事寧人態度,不作理會,任他們指罵,這次黃毓民不過是故伎重施。何以民主黨會全面反擊?這其實不難理解,原因是自「五區公投」後,激進反對派與民主黨儼如仇人,不論在任何場合,只要有民主黨人士出席,激進反對派例必狙擊,令每次活動都大為混亂,民主黨各領導人物更成為重點羞辱、「惡搞」的對象,言語的粗鄙不堪更不為外人能道。本來政治爭議不能避免,但激進反對派對民主黨的狙擊已到了人身攻擊,沒有理智,以至純粹發洩的地步,民主黨在這段時間忍受的侮辱、受到的烏氣可想而知,而黨內的少壯派早已向高層建議要反擊激進反對派的狙擊,但一直不被採納。

文鬥到武鬥 決裂難挽回

 而在事件中懷疑被襲擊的中常委馮煒光正是民主黨的少壯派代表人物之一,過去也受過「人民力量」、社民連的支持者「招呼」,而在網上,雙方人馬更是不時火拚,早有積怨,最終導致了黃毓民在台北糾眾狙擊的鬧劇。事後馮煒光明顯是要將事件搞大,立即將傷勢通知傳媒,在facebook上公布事件,並向警方報案,民主黨甚至決定向立法會投訴黃毓民,要求立法會譴責暴力行徑。連串行動一氣呵成,如果沒有得到領導層的首肯,不可能有這個聲勢,顯示民主黨已經動了真格,決定向「人民力量」全面還擊。對民主黨而言,過去一直對激進反對派的忍讓,不但無用,反而令一班憤青覺得狙擊民主黨本小利大,無成本之餘更可立威,加上黃毓民等人不斷地煽風點火,導致有關狙擊行動此起彼落,言詞之激烈,行為之粗暴儼如黑幫火拚。如果再任由激進反對派變本加厲,見到「人民力量」的支持者就要退避三舍,民主黨還如何在香港立足?未來的選戰還如何打下去?所以利用這次事件借題發揮,就是要一挫「人民力量」的銳氣。

 於是民主黨就借馮煒光懷疑遇襲事件全面反擊,向黃毓民等人表示民主黨已有反擊的準備及決心,如果再咄咄逼人,民主黨將會奉陪,而且事件已經進一步打擊「人民力量」僅有的政治聲譽,引起輿論抨擊,黃毓民最新的民望評分跌幅最大,便是明證,甚至連同屬激進反對派的社民連及公民黨都沒有聲援。在反對派內四面受敵,在社會上被各界唾棄,政治空間愈來愈小,這顯然是民主黨樂於看到的。而經此一役,兩黨由文鬥到武鬥再到訴諸法律,將會不可能再有任何合作空間,而未來的選戰中「人民力量」也會繼續打著狙擊民主黨的旗幟,當然以其現時的政治聲望而言,能夠發揮的影響已是微乎其微了。

相關新聞
解惑篇:鍾庭耀犯了什麼邏輯錯誤? (2012-01-27)
依《基本法》才能破解兩大居港權難題 (2012-01-27)
西座內望:「人民力量」欺人太甚 民主黨終於反擊 (2012-01-27)
堅持土地政策調節樓價 (2012-01-27)
台灣選舉後的反思 (2012-01-27)
來論:警惕有人披著學者外衣幹政治勾當 (2012-01-26)
明刀明槍:以諒解包容心態看待兩地文化差異 (2012-01-26)
東張西望:邊境禁區開放不能再蹉跎 (2012-01-26)
政經多面體:限呎地估價須積累經驗 (2012-01-26)
在非華語學校推行國民教育科 (2012-01-26)
房屋問題須看政策取向 (2012-01-26)
環球視野:台灣大選勝在「九二共識」 (2012-01-21)
民主黨與「人民力量」誰是誰非須尋真相 (2012-01-21)
西座內望:本末倒置 反對派竟指警方「濫捕」 (2012-01-21)
止戈為武:空軍轉型建設發展走向 (2012-01-21)
龍年和國運 (2012-01-21)
來論:涉及「一國」原則 中聯辦官員應該講話 (2012-01-20)
揚清激濁:應大力扶持實體經濟 (2012-01-20)
政經論衡:2012年是變局臨界之年 (2012-01-20)
反對派台北互罵醜態百出 (2012-01-2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