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台北捷運的詩情和畫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台北捷運。 網上圖片

文:朵 拉

 在報紙看見台灣的政治人物吵架和打架的鬧劇,感覺那是一個無禮粗魯的地方,從電視看到台灣的娛樂節目,更為台灣的傖俗和胡鬧而想和這個城市保持距離。

 一直到我和台北捷運相遇。

捷運上的詩情

 兩種類似娘惹色調的紅和藍,形成一個花團錦簇的Logo,光澤絢艷顏色瑰麗,像個圓圓的地球形狀的光色圖譜,貼在明艷亮麗圓形圖譜之外的右上角是一顆小小的侏砂紅團,宛若畫家每次完成一幅水墨畫以後,看著合意可喜便端端正正地蓋上的印章。然後是年代「2011」,連著手寫版的「台北文學季」,接下來出現的橫排文字,是一首現代詩。

 依偎 向陽

 在天色澄明的清晨

 我們依偎在

 花與葉的影下

 啜取天地之間

 還沒被遺忘的愛情

 彷彿前生也曾如此

 我的眼中燃燒著

 水與風相互纏繞的火花

 因你的回眸

 含苞,終至怒放。

 詩的下面,空白,底下一行印著台北文學季捷運詩展活動的主辦單位為「台北市政府」、由「台北市文化局」承辦,負責規劃執行的則是「印刻文學生活志」。

 2011年春天,台北到淡水的捷運車廂裡,黃昏時分趕到淡水看日落景色的遊人洶湧如潮水,排隊上火車的人龍不見尾巴那樣的長,車廂有點擠迫。剛站好,一抬頭,窗外的天空,由本來的蔚藍逐漸轉為金黃,捷運速度極快,澄澄黃金的霞光彷彿從遠遠的山那邊朝我們走過來,又好像是我們正在朝金黃色的山那邊開過去。

 旅遊時候,眼睛特別忙碌,四面八方搜索一切的美麗和驚奇,視線從窗外收回來,看見懸掛在火車廂裡的鏡框,展覽圖畫一樣展示著,上面印刷著台灣詩人向陽的《依偎》。

 恰好站在面對這首詩的位置,得以從容地細細咀嚼。都說詩人很寂寞,向陽卻不,除了詩中依偎一起的情人,台灣詩人且向所有乘搭捷運的乘客展示他的才情,透露他的心事。生命有詩,生活有詩,夢想就不會失去有效的期限。幾個佇立在身邊的年輕學生,靜靜地不說話,他們的眼睛,始終凝視著沒有被遺忘的向陽,沒有被遺忘的愛情。面對愛情,誰能夠無動於衷呢?面對文字裡的依偎,並不曉得他們專注地在遐想些什麼,但卻相信此刻燃燒在眼中的詩情火花,那含苞有一天終至怒放。

 濟慈曾經對他的好朋友雷諾斯比喻人生是「有許多居室的一幢大廈,其餘的門還關著,我進不去。」文學媒介體也是有許多居室的大廈,除了小說和散文,多年來一直敲不開詩的大門,一直找不到詩的大門鑰匙。

 群花簇開的春天在台灣的捷運車廂裡竟然邂逅一首詩,叫人覺得不可思議。一路上除了報告抵達車站的聲音,距離大概45分鐘的車程,無人高聲說話,靜謐的車旅中,重複閱讀依偎,不停地依偎也是一種福氣。詩裡含而不露的情意,瀰漫一整個車廂。

 詩有一種讓人穿行在現實與夢境之間的感覺。走下淡水車站,還沒到河邊,若有似無的毛毛細雨灑落下來,河邊的樹在朦朧的天色裡輕輕款擺,跳起溫柔的舞步。金色水岸的夕陽靜默無聲,絢艷的天空正緩緩地傾轉陰暗,對岸八里的燈光卻熱切地燃燒起來,等待觀看落日的遊客爭著把旖旎風光拍攝在各自的相機裡,沒帶相機的人把共同的綺麗記憶拍攝在心裡。

 燈影在岸上明明滅滅,燈影在水裡悠悠晃晃,熠熠閃爍在春末的夜裡的還有詩人的愛情戀歌。滿天繁星蘊藏著思念,在空中四射散佈,一匹沒有盡頭的黑絨布鑲滿了奪目的鑽石。星光下河水輕輕拍岸,在夜還未深的晚上,坐在河邊靜觀夜色的人站起來,街燈映照下,地上出來一對長長的影子。鬱鬱寡歡的春天,吹來的風稍帶涼意,拂到身上卻不覺寒冷,綿綿的思念因為在淡水的幽靜夜色中閒閒遊蕩而有了寄托。

 從淡水回台北的捷運上,依偎仍在。

 深深的愛情淺淺地說,這就是詩。

捷運上的畫意

 2002年冬天至2003年春天,台北中正紀念堂及35座捷運車站同步展出馬諦斯的部分作品。這個跨年展是主辦單位費盡心思從32個知名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經過情商後,借來219件野獸派大師的作品,也將在台灣歷史博物館展出。

 與此同時,台灣民眾可在乘搭捷運時欣賞到大師的復件作品。這是由台灣聯合報系、台北捷運公司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在捷運遇見馬諦斯」活動。

 為了配合這項展出,捷運公司發行5版《馬諦斯捷運一日票》,每版限量發售一萬四千張。

 受邀參與台灣大學教育參訪團,一路遇到的人,無論男女,衣著打扮談吐行為,節制低調而有深度,蘊涵著細緻的韻味和優雅的氣質,和我向來在報紙及電視上看到的差別很大。

 與魯迅情同父女的東北女作家,以小說《生死場》和《呼蘭河傳》深獲好評的蕭紅,曾提起魯迅生活一瑣事「魯迅不大注意人的衣裳,因他說過『誰穿什麼衣裳我看不見的……』」可是,有一天,蕭紅探訪魯迅時,問魯迅今天她穿的衣服漂亮嗎?向來坦率的魯迅很直接批評「不大漂亮」。魯迅所說的不是紅上衣不好看,而是衣服和裙子配襯的顏色不登對。以魯迅的眼光,紅衣應該配紅裙子,要不然就襯黑色裙子。當天蕭紅穿的是咖啡色的打格子裙。按照魯迅的配色觀點,紅色和咖啡色配起來很混濁。

 這個由蕭紅披露的生活小故事,讓人對嚴肅的魯迅先生另眼相看,就連蕭紅也好奇起來:「周先生怎麼也曉得女人穿衣服這些事情呢?」魯迅對搭配顏色的品味及眼光應該和他平時特別喜歡美術不無關係吧。

 許多人都不太重視色彩的配搭,以為只要把所有亮麗的顏色都往身上披掛,便成注目焦點。這是一個「災情慘重」的大誤會。如此這般地佈置聖誕樹倒是可以的。

 人們往往從一個人的衣著打扮裡,看出他品味的層次是高明或低俗。

 顏色學的理論提醒我們,大紅最好不要配大褐,冷色和熱色放在一塊,產生比較雅致的組合,強烈對比的顏色一起攜手出現的話,造成的難看效果甚至讓人覺得可怕。

 然而,馬諦斯卻有本領將紅和綠,黑和褐,甚至紫和綠那麼不協調的刺眼色彩大膽地湊和在一塊,衝突的顏色四溢得絢艷奪目,看起來卻和諧和順眼。因此有人稱他「色彩的魔術師」,確實當之無愧。

 色彩之外,馬諦斯的線條也為許多畫家稱頌模仿。他一下筆,線條一勾,半個人體就出來了,簡單、穩定、圓潤、準確。有一回偶然讀到馬諦斯指導學生時說「那些線條是30多年來,將所畫的許多線條,減了又減,到無可再減時,剩下最重要的那一條,才構成今天這樣簡單的畫面。」

看見馬諦斯一揮而就的時候,並不曉得原來是他由繁入簡,大刀闊斧的結果。

 台灣聯合報系發行人推崇馬諦斯的畫「多姿多采,活潑並帶有中國風,畫作與畢卡索齊名,畫風影響範圍極大。」

 過後在一間中學校舍的圍牆上,看到一幅仿馬諦斯的圖畫,也聽到民眾的評語「真難看!」

 深深嘆息,妄想在我國和馬諦斯相遇,相信路還很長。

 詩情畫意並不是浪漫和奢侈,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歲月的面前,長期的蒙昧渾噩將導致人心變得冷硬乾燥,惟有詩情和畫意,不一定有聲音,靜悄悄地並不格外引人注意,卻帶給人們靈魂的恬靜和敏感,滋潤了乾枯乏味的心靈。

 新聞和娛樂亦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台灣之行,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喧囂和寧謐可以並存不悖。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台北捷運的詩情和畫意 (2012-01-22) (圖)
古典瞬間:宋代的高薪統御 (2012-01-22)
文藝天地•試筆:逛 街 (2012-01-22)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三十) (2012-01-22) (圖)
歷史與空間:千古騙局「誇龍種」 (2012-01-18) (圖)
心靈驛站:如瀑的爬山虎 (2012-01-18) (圖)
古今講台:過年報春 (2012-01-18)
開卷有益:尷尬的中國「城管」 (2012-01-18) (圖)
來鴻:地 痛 (2012-01-18)
歷史與空間:從門衛說到門神 (2012-01-17) (圖)
亦有可聞:不如是之甚也 (2012-01-17)
詞話詩說:我本人 (2012-01-17)
生活點滴:吳人年趣 (2012-01-17)
詩情畫意:除 夕 (2012-01-17)
歷史與空間:非參不治,服必萬全︰清代的人參消費文化 (2012-01-15) (圖)
心靈驛站:一碗碧綠的菊花腦湯 (2012-01-15)
歷史與空間:因為美,我們向前行去 (2012-01-11) (圖)
古今講台:龍的精神 (2012-01-11)
豆棚閒話:談旅遊文學 (2012-01-11)
生活點滴:襄陽好風日 (2012-01-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