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不如是之甚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17]     我要評論

李恩柱

 王昆侖先生在《紅樓夢人物論》中,論述鳳姐道:鳳姐在賈府的使命,從某一種限度內看來,與《三國演義》的曹操頗有一些類似。《三國演義》的讀者恨曹操,罵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紅樓夢》的讀者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王昆侖先生說,曹雪芹刻畫出一個聰明、漂亮、能幹、狠毒的「鳳辣子」,使她充分具有那個時代人物典型的真實性。

 這段話雖與魯迅先生談到《紅樓夢》價值時,使用的字詞不同,內核卻是一樣的。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紅樓夢》在中國的小說中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幾十年來已被分析無數次了,此處如果鸚鵡學舌,難免惹人笑話。其實,魯迅之「打破」,即指創作方法,同樣也觸及了社會心理。

 世人評人論事,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說起一個人,先把他推入「好人圈」或「壞人圈」中,好人便絕對好,壞人則一無是處;談到外國,要麼好得不得了,要麼糟糕得不可收拾;但凡與人交往,不是朋友便是敵人,朋友不管多麼不得人心,也要傾力相助,敵人哪怕有許多優點,也須痛罵不已,等等,等等。這種社會心理,並不是曹雪芹寫《紅樓夢》時才有,也不是清朝才出現,只不過清朝留給人印象更深刻而已。

 在強調階級鬥爭的日子裡,王熙鳳是作為反面人物出現的,據說她集中體現了反動統治階級窮兇極惡的吃人本質,靈魂卑鄙、醜惡、虛偽,只會玩弄損人利己的權術。持這樣的觀點評價王熙鳳,即使今日也無不可。古語曰詩無達詁,小說亦然,仁智各見,十分正常。不正常的是千部一腔,輿論一律,墮入「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泥沼。周思源教授對王熙鳳有精彩的分析,謂:王熙鳳是個香辣、麻辣、潑辣、酸辣和毒辣五辣俱全的人物,她常常數辣並用,酸辣在心,毒辣暗藏,香辣開路,麻辣迷人,潑辣行事,最後是置對手於死地。王熙鳳留給人的印象一直不好,與這些「辣」頗有關係。興兒對尤二姐說:「如今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兩個人,沒有不恨他的,只不過面子情兒怕他。」

 與「壞人」結緣以後,平日不壞的事情,也便無人提起。比如王熙鳳對貧寒的刑岫煙多方照顧,對大丫頭襲人也不錯。她怕姐妹們吃飯走路太遠,在大觀園建立了小廚房。前八十回,她從沒有難為過林黛玉,相反對黛玉的聰穎、才能大加肯定。黛玉對她也有好感。

 王熙鳳二百多年來走不出「壞人」的圈子,最要緊的,人們一直認為她是寶黛美好姻緣的破壞者,是罪魁禍首。後四十回的「調包計」,出於誰之謀劃,仔細想想是不難猜測出來的,就如迫害岳飛的主謀究竟是宋高宗還是秦檜。這不是說王熙鳳可以漂洗得乾乾淨淨,而是說榮國府的最高決策人是賈母,實權人物是賈政夫婦,絕非王熙鳳。但人們把賬記在王熙鳳頭上,似乎她比賈母、王夫人惡毒。

 「調包計」是個什麼計謀?後四十回云,賈母、王夫人要賈寶玉娶薛寶釵為妻,而寶玉與黛玉相愛。這時善用心機的鳳姐為賈母、王夫人出了一條偷樑換柱之計。表面上告訴寶玉與他結婚的是黛玉,直到入洞房,寶玉才發現新娘是寶釵。兩個玉兒的美好姻緣,在王熙鳳的「調包計」面前轟然崩毀。

 「調包計」合理不合理,賈寶玉娶了薛寶釵對王熙鳳就有利?此類問題紅學家也是見仁見智,多有分析。但人們為什麼偏把「黑鍋」放在王熙鳳的背上?是她愛耍計謀,還是人們盡信書本?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王熙鳳也如是,她還不是一無是處。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從門衛說到門神 (2012-01-17) (圖)
亦有可聞:不如是之甚也 (2012-01-17)
詞話詩說:我本人 (2012-01-17)
生活點滴:吳人年趣 (2012-01-17)
詩情畫意:除 夕 (2012-01-17)
歷史與空間:非參不治,服必萬全︰清代的人參消費文化 (2012-01-15) (圖)
心靈驛站:一碗碧綠的菊花腦湯 (2012-01-15)
歷史與空間:因為美,我們向前行去 (2012-01-11) (圖)
古今講台:龍的精神 (2012-01-11)
豆棚閒話:談旅遊文學 (2012-01-11)
生活點滴:襄陽好風日 (2012-01-11)
來鴻:遙想故鄉黃花 (2012-01-11) (圖)
歷史與空間:秋風秋雨蒼山 (2012-01-10)
亦有可聞:綽號之趣 (2012-01-10)
豆棚閒話:唐詩宋詞裡的刀光劍影 (2012-01-10)
生活點滴:學做老人 (2012-01-10) (圖)
詩情畫意:誰給我們這樣的痛 (2012-01-10)
歷史與空間:淺談清代生育神信仰 (2012-01-08) (圖)
來鴻:周 伯 (2012-01-08)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廿八) (2012-01-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