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從門衛說到門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1-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貼門神 ,過新年。 網上圖片

王兆貴

 京城一大學副院長驅車到另一所大學授課,由於事先沒有辦理相關證件而被門衛拒絕。事後,這位副院長在微博上感嘆說,這所大學的保安好牛啊,他以為是在保衛中南海呀!由此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大學校園到底要不要設防,這是可以討論的。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支持那位門衛,忠於職守並沒有錯,該牛的時候就要牛。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誰。再說啦,保衛中南海與保衛大學有本質的區別嗎?

 門衛制度以及門衛這個行當,在我國由來已久,據說最早可追溯到黃帝時期,具體源於何時,很難確切考證。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先有門戶,後有門衛,至少是同時產生的。大一點的地方,如城堡、宮廷、關隘、要衝等,小一點的地方,如莊園、大院、官衙、府邸等,都要設置門衛。老子當年騎著一頭青牛過函谷關,就曾與史稱關尹的門衛打過交道,為此還成就了一段佳話,這在魯迅先生的《故事新編·出關》中描述得頗為有趣。

 門衛在我國古代還曾作為官職,如隋、唐、宋的左右監門衛,金代的門衛則是正六品武官。通俗地說,門衛就是看門的、把門的工作人員。在今天,軍事部門、要害部門的門衛通常叫門崗或哨兵,非軍事、要害部門的門衛通常叫保安。在過去,也曾俗稱為門禁、門丁、門卒、門房、門人、門子等。但是,在《紅樓夢》中,那個開導應天府尹賈雨村並傳授護官符的小沙彌,雖然也叫門子,卻並非看門人,而是指官衙中侍候官員的差役。這「門子」比起那「門子」更有「門子」,因而神通也更為廣大。

 另外,綠茵場上的守門員,其實也可以看作是門衛,只不過他攔擋的是球而不是人。一名優秀的足球守門員,通常會被球迷們譽為「門神」。門神這差事,說白了,就是神話了的門衛。據民俗資料顯示,我國的門神從遠古走來,陣容不斷擴充,隊伍愈益龐大,到了明清已有六十多位,除了神荼、鬱壘這兩位祖宗級的門神外,其中大部分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真人。如秦叔寶、尉遲恭、馬超、馬岱、孟良、焦贊、孫臏、龐涓、周倉、關平、扶蘇、蒙恬、裴元慶、李元霸、薛仁貴、徐茂功、包公、海瑞、溫嶠、岳飛、韓世忠、梁紅玉、趙雲、文天祥等等。

 民間最早的門神,見於王充《論衡.訂鬼》所引《山海經》: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鬼門關」的說法也由此而來,神荼、鬱壘也因此被人們奉為驅除惡鬼的守護神。歌劇《白毛女》中有段唱詞,詠唱的正是門神的形象: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

 哼、哈二將作為門神,出自佛教《寶積經》。該書記載,手執金剛杵的哼哈二將,本是保衛佛國的夜叉神。哼將原名鄭倫,他從度厄真人那裡學到一種稱為「竅中二氣」的法術。只要鼻子一哼,就會噴出兩道白光,並伴有洪鐘般巨響,強敵應聲為之斃命。哈將原名陳奇,腹內修煉有一道黃氣。只要張口哈氣,同樣勾魂攝魄,一招即可制敵於死地。到了《封神演義》中,哼哈二將被推演得更加神奇,有詩為證:「黃氣無聲能覆將,白光有影更擒兵;須知妙法無先後,大難來時命自傾。」

 還有一套門神畫的是秦瓊和尉遲恭。關於這兩位武將成為門神的傳說很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記載,小說《西遊記》中有描述,電視連續劇《貞觀之治》也有演義。大意是說,李世民早年征戰沙場,殺人無數,尤其是玄武門之變給他留下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即位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噩夢不斷,寢席難安。秦叔寶得知此事後,願同敬德披堅執銳,把守宮門。太宗欣然應允,是夜果然無事。自此爾後,兩位將軍夜夜守護。太宗體念他們夜夜值守,過於辛苦,就命畫工繪製兩人畫像,懸掛寢宮兩側,結果同樣靈驗。這件事傳到民間,秦瓊與尉遲恭便成了年畫中的門神。

 話又說回來,門神只是一種象徵,寄托著人們驅邪避害的良好願望,而門衛卻是現實中的一個職業。他們的形象與門神不盡相同,有善有惡,有褒有貶,自古以來備受爭議。忠於職守、剛正不阿者有之,仗勢刁難、敲詐勒索者有之。在我國古代,大戶人家的門房通常是不好惹的,素有「宰相家院七品官」之謂。這說明,門衛的地位是依衙門的大小或主人身份的高低而定的。客人來公門侯府辦事或是拜見主人,首先要過門房這一關,免不了塞些散金碎銀,或是送上一份薄禮予以打點。像唐代名將郭子儀那樣,敞開府門,任人進出,史上並不多見。《紅樓夢》第六十回中,賈府廚役柳家的哥哥是榮國府的門房,當差時有粵東的官兒來拜,送了上頭兩小簍子茯苓霜,餘外給了門上人一簍作門禮。由此可見,在古代,只要不是敲詐勒索,門房收門禮是通例,很正常。

 到了現代社會,你要進入一家有圍牆的機構(單位),不論這家機構(單位)是大是小,門檻是高是低,也不論你是公幹還是私事,同樣要首先通過門衛。但是,如今門衛比過去寬鬆多了,也毋須賄賂,手續大多比較簡單。規範一點的通常要經過詢問、應答、出示證件、例行登記,有的還要通報會見人許可後才放行。對這種「通關程式」司空見慣並有應付經驗的人,卻可以免除詢問、應答等一系列麻煩,大搖大擺過關,如入無人之境。有一些門衛,你若把他當作一回事,他也把你當作一回事,盤查個沒完沒了。你若不屑一顧,連看都不看一眼,逕直往裡走,他反倒不聞不問了。除非在非常時期或有非常情況,這樣的經驗總是管用的。在國外也許行不通,在國內還是屢試不爽的。

 讓人不爽的是,進入現代文明的今天,等級觀念依然左右人們的眼光。門衛在今天儘管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職業,但其地位並沒有與其他行業完全平等。有不少所謂高等的人,仍把他們看成是一個比較低下的職業,稱之為「看門的」而不予尊重,如若發生爭執,可以大聲呵斥甚至謾罵。可悲的是,有些門衛還是沒有跳出這種看人下菜的陋習。對貌似尊貴的人則高看,低聲下氣;對外表貧賤的人,則頤指氣使。電視劇《老大的幸福》中,傅吉祥被高爾夫球場的保安強行帶走,是因為看他不像是高消費階層人士。作為門衛,當然要忠於職守。但是,再負責任的門衛,經過歲月的打磨下心理也會鈍化。他們被錄用之初,通常是嚴防死守,盤查起來,毫不容情。這樣下來,固然也能攔住少數行為不軌之人,但也因為過於嚴格而得罪許多守規矩的人,並為此遭受詰難和斥責。特別是那些動輒耍橫的主兒,反詰起來得理不饒人,局面火爆,不好收拾,弄得自己裡外不是人。久而久之,便不敢輕易盤查,就只好憑經驗、看臉色行事。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從門衛說到門神 (2012-01-17) (圖)
亦有可聞:不如是之甚也 (2012-01-17)
詞話詩說:我本人 (2012-01-17)
生活點滴:吳人年趣 (2012-01-17)
詩情畫意:除 夕 (2012-01-17)
歷史與空間:非參不治,服必萬全︰清代的人參消費文化 (2012-01-15) (圖)
心靈驛站:一碗碧綠的菊花腦湯 (2012-01-15)
歷史與空間:因為美,我們向前行去 (2012-01-11) (圖)
古今講台:龍的精神 (2012-01-11)
豆棚閒話:談旅遊文學 (2012-01-11)
生活點滴:襄陽好風日 (2012-01-11)
來鴻:遙想故鄉黃花 (2012-01-11) (圖)
歷史與空間:秋風秋雨蒼山 (2012-01-10)
亦有可聞:綽號之趣 (2012-01-10)
豆棚閒話:唐詩宋詞裡的刀光劍影 (2012-01-10)
生活點滴:學做老人 (2012-01-10) (圖)
詩情畫意:誰給我們這樣的痛 (2012-01-10)
歷史與空間:淺談清代生育神信仰 (2012-01-08) (圖)
來鴻:周 伯 (2012-01-08)
文藝天地•短載:我們這些山上來的人(廿八) (2012-01-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