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 芳
一場有關道德問題的大討論即將在新的一年裡再掀高潮,對於道德重建,國人應該有一定信心,除國家力量外,社會自覺,也正在萌芽。我們可以相信這些潛於人心的道德基因。從中國社會的道德大討論中,人心的期盼,是重建道德最重要的基石。
《求是》文章引發網民熱議
中共機關刊物《求是》雜誌在元月伊始引人注目地刊出了一篇逾5000字的長文──《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階段的道德狀況》。從理論的高度提出,這一問題「已超出單純道德評價的範疇,涉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成就的評價」。
該篇署名為「秋石」的文章還提出,中國社會道德狀況的「主流是進步、光明、向善的」,同時,道德考驗也將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
《求是》的文章在元旦假期中引發熱議。僅內地最大綜合性門戶網站新浪網,在轉載當日就收到超過30000條網民留言。網民對此篇文章有彈有讚,看法不一,有的觀點相當激烈。
官方將社會道德狀況的評價上升到政治高度,這是應予注意的。觀察人士指出,中共中央機關刊物以此般規格發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階段的道德狀況」的聲音,「預示著,一場有關道德問題的大討論即將在新的一年裡再掀高潮。」
「道德滑坡」大討論一波接一波
關於「道德滑坡」的定論和討論,起於2011年4月,總理溫家寶在與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館館員座談時痛陳,「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溫還說,當前文化建設特別是道德文化建設,同經濟發展相比仍然是一條短腿。並枚舉說,近年來相繼發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等事件,這些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社會出現了誠信缺失及道德滑坡問題。
此番話,即時引起了上年度官媒對於道德問題的第一波討論高潮。溫家寶發表講話後的一周內,《人民日報》刊載題為《如何才能催生道德血液》的文章,《人民日報海外版》亦同時登出《用法治堤壩阻擋道德滑落》。《中國青年報》則發表了《總理講話引發思考 如何止住道德滑坡》、《公德式微時如何挽救人心》等文章。
新華網也就此刊發多篇評論文章。其中《重塑道德需要自上而下推動》一文稱,「官風不整,民風難變。重塑道德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動。」並呼應溫家寶的同期言論說,「我們要把依法治國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使有道德的企業和個人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社會的尊重,使違法亂紀、道德敗壞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會的唾棄。」
2011年9月、10月,以全國第七個「公民道德宣傳日」和第二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揭曉為始,《人民日報》連續發表了《「倉廩實」更需行道德》等三篇評論。
「官德輪訓」中共先正官風
在主流媒體推動道德討論的同時,一場最大規模的「官德輪訓」也已展開,這體現了中共力圖「自上而下」重塑道德的努力。
根據國家公務員局去年10月中旬發布的《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今後4年內,中國數以千萬計的公務員將全體接受一輪「職業道德培訓」,時間不少於6學時。
據知,該項「官德輪訓」已在多地進行,不少地方的組織部還進行了大綱之外的「自選動作」的嘗試。國家公務員局也明確鼓勵各地開展創新性的培訓。
由中央主管部門針對某一單項培訓內容下發大綱,較為罕見。相關文件中要求,將公務員職業道德培訓列入公務員初任、任職和在職培訓的「必修內容」,並建立培訓的「長效機制」。
在《大綱》發布後的半個月,中組部又印發《關於加強對幹部德的考核意見》。該文件被認為是貫徹落實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選準用好幹部,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的重要舉措。《意見》明確,要加強對幹部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的考核。其中,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幹部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家庭美德。
(摘自香港《鏡報》月刊2012年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