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揚清激濁:預算案支援中小企業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11]     我要評論

楊孫西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日前發表的2012-2013年財政預算案,圍繞著「穩經濟」、「保民生」,以及「投資未來」提出了較為全面的措施,一次過推出總值近800億元的惠民措施,協助市民紓困。同時,預算案提出多項支援企業措施,有助穩定經濟及強化企業抗逆能力,兼顧了社會民生和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

減低經營成本穩定經濟

 毋庸諱言,歐債危機繼續深化,已波及香港金融體系,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對本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經營造成打擊及挑戰。此份預算案內容相對詳細,涵蓋了方方面面,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預算案推出了中小企業應對經濟波動的眾多對策。這些措施是具體而有效的:其一,優化按揭證券公司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提高信貸擔保比率八成,調低擔保費,由政府提供一千億元信貸保證;其二,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推出新的中小企保單條款,容許中小企保戶選擇只投保某些出口地區及買家,並提供保費折扣優惠,減輕了保費壓力;其三,寬免商業登記費,從而鼓勵更多人組公司創業;其四,寬減75%的利得稅,上限一萬二千元;其五,進出口報關費減半,以及取消向本地公司徵收股本註冊費。

 中小企業在本港有數十萬戶,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基礎。此份預算案推出的有關措施可發揮「撐企業、保就業」的作用,特別是優化後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可將信貸擔保比率提高至八成,並大幅調低擔保費;相信有助於緩解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困難。特區政府穩經濟、穩就業的政策,是為了防止外圍形勢波動對港經濟環境造成衝擊。 須知,改善民生最根本之法,還是發展經濟,才可令市民更多分享發展及繁榮的成果。 

提升香港的長遠競爭力

 社會各界對這份預算案寄予了厚望,要求較高。本屆特區政府確應以長遠眼光,著眼未來,為下屆政府接班奠定良好基礎,為香港未來發展籌謀。值得一提的是,此份預算案用較大的篇幅論述了特區政府在推動四大支柱行業以及六項優勢產業方面的進展和新措施,包括延長「盛事基金」的運作期以及將「投資研發現金回贈計劃」的回贈比率由10%提高至30%等;這些政策方向是正確的,有助於提升香港的長遠競爭力。本人認為,特區政府應進一步拓展新的景點,為旅遊業的持續發展注入動力;同時亦應整合創新及科技方面的政策,並加緊確立「原授專利」制度,藉以推動香港成為區域的創新科技和設計樞紐。對於怎樣鼓勵香港的企業增加創新科技或者創新設計的投入,培養香港的創新科技人才或者吸引世界級科技人才,提供稅務優惠和財政政策,亦應加以考慮。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表的《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雖然香港的綜合競爭力仍然維持全國第一,但是與其他內地城市的距離進一步收窄。這與香港經濟結構未及多元,過分倚賴地產、金融業,以及科技發展停滯等有一定關係。去年中央公佈的「十二五」規劃,描繪了國家未來五年發展的藍圖和行動,在港澳專章訂明,支持香港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六大優勢產業,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範圍。

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面對愈來愈嚴峻的發展挑戰,香港應持續鞏固優勢、提升自身競爭力。特別是香港的經濟結構轉型尚未成功,新興產業發展仍處起步階段,本屆政府有必要加把勁,落實好36條,抓住「十二五」機遇,推動產業轉型和持續發展。據了解,特區政府將推出很多建設工程,發展六大產業、鞏固傳統產業,多項跨境工程在內的「十大基建」、如香港機場擴建第3條跑道、興建港珠澳大橋等大型工程,為經濟帶來新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本屆政府確需把握時間,好好利用盈餘,發揮香港優勢,加強創富能力,拓闊長遠發展空間,為香港未來奠定更優良基礎。

 《基本法》10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特區政府針對現時歐美經濟危機,應該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及早準備足夠儲備,減少經濟危機波及香港,影響香港的社會經濟。香港能成功從08年的環球金融風暴中迅速復甦,是由於特區政府有資金推出多項財政政策作出配合而渡過難關。可以說,新財政預算案是一份穩健的財政預算案,特別是特區政府亦推出中、短期措施,協助企業應對經濟上的挑戰。

 值此龍年到來之際,期望本屆特區政府繼續做好六大產業的配套工作,加快各項大型基建的工程,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相關新聞
揚清激濁:預算案支援中小企業發展 (2012-02-11)
環球視野:以理性包容心態看待兩地爭議 (2012-02-11)
世界金融市場多不公平現象 (2012-02-11)
政經論衡:從台灣大選看主流民意 (2012-02-11)
外力干預敘利亞無助解決問題 (2012-02-11)
龍聲飛揚:以包容態度對待兩地社會經濟融合 (2012-02-10)
廿四味:請「議事論事」主持人看看《文匯報》文章 (2012-02-10)
期待粵港合作翻開光彩奪目的新篇章 (2012-02-10)
吳靄儀的抵賴全屬赤裸裸的謊言 (2012-02-10)
管見集:公民黨在「雙非」問題上賊喊捉賊 (2012-02-10)
電訊服務指引保障消費權益 (2012-02-10)
未來特首應對IT有承擔 (2012-02-10)
指點江山:鍾庭耀是一個政治掮客 (2012-02-09)
《壹週刊》對李嘉誠健康捏造謠言是犯罪行為 (2012-02-09)
任亮憲何以突然與黃毓民「割席」? (2012-02-09)
擴大引用《權力及特權法》是好是壞? (2012-02-09)
歐元區仍有多個危險點 (2012-02-09)
軍校班子調整突出以調促穩 (2012-02-09)
志強時評:斥《壹週刊》重複謊言誣衊中傷李嘉誠 (2012-02-08)
真理面前 人人平等 (2012-02-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