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經論衡:香港未來特首的條件和作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01]     我要評論

蒯轍元、馬建波

 2012年第四屆香港特首選舉將於3月25日舉行,本次選舉有別於首屆特首董建華時期的維護「平穩過渡」大局和第三屆特首曾蔭權時期的穩定公務員團隊、避免社會分化的「安定團結」原則。但都具有一個共同不變的重大前提就是必須具備「愛國愛港」的忠貞情懷和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政治方針。同時,本次選舉還具有重要的歷史內涵和深刻的現實意義。因為新一屆香港特首將產生於歐美債務危機瘋狂肆虐,陰霾難消的當下時局;產生於國家「十二五」規劃所賦予香港的重要歷史機遇期;產生於香港產業經濟面臨轉型、變革與突破的關鍵時刻;也產生於香港政治生態日益扭曲,「泛政治化」和暴力民主阻滯香港經濟、民生健康發展與社會深層次矛盾不斷累積的複雜歷史時期。同時下屆特首選舉也是為順利實現2017年香港特首普選的過渡準備和開篇佈局。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目前距新一屆特首選舉揭盅不足1月,選情激烈,未來特首的任務也將十分艱巨。選出什麼樣的特首,才能引領香港這艘巨輪揚帆起錨,倍受各方關注。有意參選特首的候選人都已拿到足夠選委提名入閘競逐,進入臨戰狀態。隨著選舉時間的迫近,所有參選者及其助選團隊已高調亮相,並進入宣傳政綱的緊張角力。

 那麼,針對下屆特首選舉所面臨的複雜社會背景與香港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究竟什麼樣的特首才符合香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什麼樣的特首才是香港廣大民眾的心意所屬。我們認為不管是誰勝出,新一屆特首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和作為,這也是港人評選新特首應關注的重要標準。

特首須具備四個方面的優勢

 首先,必須具有崇高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誠信,始終堅持「愛國愛港」的重要政治前提。「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是97回歸以來,中央政府賦予香港特區的治港方針和獨特的政治創舉。對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與構建和諧的大中華政治格局發揮著積極的實踐和示範作用。因此,未來特首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威望、政治智慧與政治誠信。同時應積極維護「一國」之前提,建設發展「兩制」的成果。且應具有清晰、長遠、系統和循序、健康的香港經濟與政制發展規劃。

 第二,未來特首必須果敢堅毅,應建立強有力的行政管治與施政團隊,並建立高效嚴謹的問責機制。香港特首也是全體港人民意凝聚的表達,是全體港人的公僕;而不是狹隘的「政客」和普通的「打工者」。因此,必須具有博大胸懷和主人翁的承擔姿態,真正行使港人當家作主的權利。同時必須具備高超的治港謀略與政治智慧。必須強化政府行政主導的施政格局,進一步加強立法,完善條例,健全完善立法會選舉體制與運行機制,淨化立法會議政文化,清除淤泥,逐步構建起和諧、理性、科學、健康的立法會議政環境,為政府施政管治保駕護航。做到「議而速決、政令暢通、執行有效」。去年7月中旬,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已明確指出:「香港已進入新的選舉階段」,同時,他還提出了參選特首必須具備的三項主要條件:「首先要愛國愛港;第二要有很高的管治能力;第三要有比較高的社會認受度,即能讓老百姓滿意接受,有較好的民意基礎」。可見,下屆特首人選的「管治能力與民意基礎」已被提升到重要的高度。應充分重視民意的訴求和表達。

抓住戰略機遇 加快經濟轉型

 第三,未來特首必須緊緊「抓住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和中央挺港36條」的戰略機遇,加快香港產業重建與經濟轉型。應盡快建立發展香港科技產業研發中心、國際教育中心、人民幣離岸中心、環保節能創新中心,及現代金融、物流、商務龍頭,促進香港經濟全面轉型。同時應吸取歐洲長期高福利模式債務危機的深刻教訓,因地制宜,盡快建立科學的扶貧和退保機制,革除懶蟲寄生環境,強化社會生肌造血功能,著力改善基層民生,化解社會矛盾。對公屋與居屋的建設,應根據社會需求、經濟形勢、家庭負擔、市場價格等因素,進行科學測算、論證和系統規劃,而非空想胡亂定義,早日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社會訴求。應秉持「服務為本,民生為重,發展經濟」的治港理念,杜絕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和財閥經濟,管治香港需要的是能力;而非關係。應保持香港客觀、公正、公平與透明的施政環境。

 第四,新特首應建立香港政務官和公務員團隊常態化的訓練機制,強化國家主權意識、忠誠意識、道德情操、職業操守與專業誠信的培養。建立與內地的公務團隊的溝通培訓網絡機制,加強交流互動,全面加強、提升國民教育、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要加強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執行效率,建立特首、政務官與司局長對公務員團隊的威信和絕對領導地位。並要優化配置經濟資源,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拓闊稅基,擴充儲備,增加發展經濟投入力度,提升資源運用效率,盡快推動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西九龍文化區、前海合作開發區等政府大型基建工程的上馬,加快與內地經濟融合,不斷提升香港競爭力。

相關新聞
志強時評:比拚政綱能力理念 樹立君子之爭典範 (2012-03-01)
政經論衡:香港未來特首的條件和作為 (2012-03-01)
西座內望:何俊仁留守新界西以防後園失火 (2012-03-01)
反對派希望在特首選戰中謀取什麼利益? (2012-03-01)
為理明言:由交通津貼到低收入家庭補貼 (2012-03-01)
來論:選委理性負責 「流選」不該發生 (2012-02-29)
明刀明槍:民主黨必須交待「黑金」及「遊艇」醜聞 (2012-02-29)
從自由行看「自駕遊」 (2012-02-29)
環球視野:敘利亞危機的衝突根源 (2012-02-29)
止戈為武:解放軍大動作透露治軍新動向 (2012-02-29)
推行全民退休保障 促進社會和諧 (2012-02-29)
來論:廉潔面前人人平等 何俊仁須交代政治獻金黑幕 (2012-02-28)
解惑篇: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2012-02-28)
政經多面體:把握內地深化土地改革的商機 (2012-02-28)
《蘋果日報》造謠用心險惡 (2012-02-28)
慎防借學術自由混水摸魚 (2012-02-28)
中俄務實合作的特點和趨勢 (2012-02-28)
指點江山: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意義重大 (2012-02-27)
龍聲飛揚:兩地文化差異不等於文化衝突 (2012-02-27)
西座內望:何俊仁參選除了抽水還有什麼? (2012-02-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