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治有別於其他地區,很少參政團體以爭取執政為長遠目標。準確而言,香港的「政黨」其實只是根據《公司條例》或《社團條例》登記,所以香港「政黨」的法律地位都是「公司」或「社團」。
釐定立場 認清派別
首先,同學必須釐清香港政黨的政治立場,大致可分為俗稱的「泛民主派」及「建制派」。前者意指主張香港推行民主及普選的參政團體,如民主黨、公民黨及社民連等,後者意指在政治較傾向中央或港府的參政團體,如民建聯、工聯會等。上課前,同學宜先搜集有關政黨的領袖資料,如民主黨主席為何俊仁、民建聯主席為譚耀宗等,以便了解不同政黨的歷史及政治理念。
學習重點方面,同學可從最近時事落手,當中最炙手可熱的莫過於剛完成的特首選舉。在是次選舉上,有評論員指出,「泛民主派」及「建制派」內部出現意見不一的現象。而參選人亦早已被標籤為「建制派」及「泛民主派」的代表。
代表聲音太多 反易議而不決
撰寫筆記方面,同學可從正反兩面分析政黨林立的局面,對市民和政府產生的影響。
先談正面影響。對市民而言,政黨林立能令市民在地方選舉上有更多選擇,因為不同政黨代表不同持份者的利益和立場,選擇更多,自然有更大機會找到代表聲音;對政府而言,更多政黨可就不同政案提出多角度的意見,透過互相交流、討論,促進政制發展進步。
其次為負面影響。對市民而言,太多政黨亦可能會令其無所適從,例如部分政黨是從另一個政黨分裂出來的,如人民力量便是由社民連分裂而生,這令市民難以釐清兩者之間的分野。對政府而言,政黨林立在某程度上容易令議案陷於膠著狀態,不同政黨針鋒相同,最終只會令議會四分五裂,造成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局面。 ■黃煒堡 浸會大學中國研究(中國歷史)課程一年級本科生、2011年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通識教育科奪A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