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繼早年的室內禁煙、以及較近期的強制性推行餐飲含熱量標籤;紐約市長彭博最新的保障市民健康大計是限制餐館、電影院及體育場所出售大包裝的含糖碳酸飲料,亦即我們說的「汽水」。主因是紐約市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超重,引發的健康問題留給社會一連串政費支銷,而生產汽水的商人卻袋袋平安。
喝汽水與抽煙影響畢竟有分別,我們普遍認為多喝汽水無益但吸煙則有害。吸二手煙會損害健康,但喝汽水絕不會使鄰座的人肥胖。從管理公共財政角度,攝取糖份過多引起病患涉及的公共支出,如果可以透過立法或教育節約,從而使資源更好運用,當事人也不用因健康轉壞,承受不必要的身心痛楚,未嘗不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問題是政策有良好的出發點,也不一定普遍會得到支持。最大的反對聲音固然是來自汽水生產商,不過其它相關行業也反應強烈。廣告商與媒體對建議有保留可以預計,因為涉及金錢利益。但唇亡齒寒,如果含糖份高的飲料會被限制出售,高熱量的食物自然會是下一波被市長針對的對象。
泛自由論者對彭博的限制售賣碳酸飲料計劃不無反感。極端點說身體健康與否,個人有絕對選擇權。只要法律容許公開售賣煙草,即使明知吸煙對健康有害,個人要作出如此的選擇,政府也莫可奈何,是以市民根本不需要有一個貼身指導個人健康的保姆。否則下一回政府就可以立法限制出售專攻電視迷的微波餐食、容易致肥的小食,甚至可能要強制市民做運動。以健康與公共支出為由推行的政策,與維護個人自由如何取個平衡,值得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