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羊璧
這些日子,吃粽子。也想起粽子的一些話題。
吃粽子,想起屈原,傳說中,愛國憂民的屈原因受饞,投汨羅江自盡。這是人們常常說的故事。又有一說,粽子是一種很方便的軍糧。我想,可能兩者都是。粽子作為軍糧,在戰場上傳送運輸,都是很方便的。不過,現在不想去討論。事實上可能兩者都確實是的。
現在說起粽子,我想起的倒是包粽子。
以前,說的是幾十年前的事了。以前家家戶戶,過年過節。總是甚麼都自己家裡做,特別是吃的。不一定是為了省錢,是習慣如此。這也是很好的習俗,家家戶戶,過年過節,家人都回來,熱熱鬧鬧,整個社會都形成了一股氣氛。構成了社會上的一種節奏,溫暖的民俗。
家家自己包,也自然有自己家裡的特色。當然,每一家包的都有不同。有的可能豐盛一點,有的是包出自己家鄉的特色。
我家鄉(潮汕)粽子有一個特色,是一隻粽子裡面的用料,有鹹的也有甜的。兩種味道,在蒸煮的過程中混和在一起,吃起來自然別有味道。
賣粽子的,也有名牌。汕頭老媽宮(天后娘娘)那裡出的雙拼粽子,在當時就很有名。現在應該還有吧,希望仍然有,名牌好好的保存下去。
香港不知道有沒有人賣這種潮汕雙拼粽子,應該有的,但這時我不知道該到什麼地方去買。
據說以前汕頭老媽宮出名的粽子,蒸煮的時候,會在粽子外面包一層切得薄薄的肥豬肉,煮後融化了,混在整個粽子裡面。這自然好吃,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好吃。現在人們講求飲食健康,可能說,不要再做得那麼肥膩吧。我此刻卻在想:難得一次,肥膩一點就肥膩一點吧。反正也肥膩不到哪裡去。
愛國憂民的屈原投江,人們把粽子投到汨羅江去,希望那江裡的魚都吃飽了,不要去傷害屈原的身體。這是老百姓對忠君愛民的人的一種深度關懷,很動人的心念。
這裡,我想說一個故事,一個我常想說,有點趣味也有意思的故事。
抗戰勝利的時候,有人出了一個謎,謎面是「日本投降」,謎底猜一古人名。
這個謎,當時構想是:屈原。那時美國先製成了原子彈,在日本的長崎、廣島各投了一枚,再下去,看來就要投向日本本土主要城市了。那時候,原子彈的威名非常大,猜日本投降是屈服於原子彈,是非常自然合邏輯的事。
沒有想到,有人說,謎底應該還有一個,也是古人名,蘇武。因為那時蘇聯也開始向日本作戰,在我國的東北消滅了日本最強大的軍力關東軍。使日本沒有了有力的作戰能力。
加一個蘇武,合理。但又有人說,應該還有一個蔣幹。蔣幹,也是古人名,不過名幹,卻不是十分能幹,《三國演義》中有他被周瑜玩弄的故事。
加蔣幹,是因為迫使日本投降的,還有當時我們已抗戰八年的中國。如果不是中國人民堅持艱苦抗戰,日本人已經將中國當作殖民地在忙他們的經營了。中國人民當時抗戰,主要當時是蔣介石領導,是蔣在幹,所以該有蔣幹。
很對,加上蔣幹,促使日本不能不投降的形勢就形成了。也很合適,正好說出了使日本投降的三大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