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唐代人餐桌上的主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唐朝繁榮的殄宴。網上圖片

戴永夏

 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中央台播出後,在全國各地大受歡迎,也引起了人們對美食的關注。該片從橫的方面介紹了我國許多地方的美食風俗,讓人們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也領略了我國美食文化的豐富多彩。

 我國是一個美食大國,不但各地都有特色美食,歷朝歷代也都有優良的美食傳統。尤其在經濟、文化比較繁榮的唐朝,人們的生活比較安定,餐桌上也比較富足。僅就主食而言,也對舌尖充滿誘惑。

 唐朝人的主食結構,主要是餅和飯。這二者中,餅又佔據主要地位。唐代趙璘在《因話錄》中說,當時「世重餅啖」,這是多數唐朝人食餅的真實反映。

 唐代所說的餅,內容比今天寬泛得多。除麵糊以外的各種成型麵食,都可以稱為餅。而唐人食之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餅,有胡餅、蒸餅和湯餅等。

 胡餅是用烤爐烤製的大餅,它是漢代自西域傳入,在唐代極為流行。據日本僧人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開成六年正月六日(應為會昌元年,即公元841年)立春,命賜胡餅、寺粥。時行胡餅,俗家依然。」這是說在立春這一天,唐武宗李炎向文武百官賞賜胡餅。而普通百姓也都喜歡這種食品。正因如此,賣胡餅的人在當時也頗受重視。《廷尉決事》中就記了這樣一件事:唐代一個叫張桂的人,因賣胡餅出了名,竟被封為蘭台令!

 胡餅中有一種胡麻餅,烤製時在餅上撒了一層芝麻。白居易在《寄胡麻餅與楊萬州》一詩中曾對胡麻餅讚美道:「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白居易寫這首詩時,正在四川忠州做官。他說忠州的胡麻餅完全是按京都長安的方法烤製的,吃起來又香又脆。他把剛烤出的胡麻餅派人送給萬州刺史楊敬之,讓他品嚐一下是不是跟京師最有名的輔興坊烤的一模一樣?短短四句詩,就把胡麻餅的風味特點及受歡迎程度生動地寫了出來。

 還有一種叫「古樓子」的胡餅,《唐語林》中介紹說:「時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層佈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入爐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為『古樓子』。」顯然,這是一種加了羊肉餡的大胡餅,夾層中還放了花椒、豆豉等作料,表面上塗著油脂,吃起來又酥又香,味美異常。

 蒸餅是將麵糊發酵後再蒸熟的麵食,如饅頭、包子等。唐朝人食用的蒸餅種類很多,它既可單純用麥麵製作,也可摻進各種配料。唐人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說:「蒸餅法,用大例麵一升,練豬膏三合。」這裡指的就是在白麵中摻進豬油製作的蒸餅。各種蒸餅不但是百姓餐桌上常備的食物,也能登上皇家的大雅之堂。白居易在《社日謝賜酒餅狀》一文中,曾提到「蒙恩賜臣等酒及蒸餅、環餅等」,這說明皇帝賜給大臣的食品,就有蒸餅。

 湯餅是下在湯裡煮的麵食,如麵條、麵片等。唐朝人食用的湯餅種類也很多,當時的詩人對此也多有吟詠。如「菊花辟惡酒,湯餅茱萸香」(李頎);「雞省露濃湯餅熟,鳳池煙暖詔書成」(羅隱)。這都說明當時湯餅在民間頗受歡迎。

 唐朝的湯餅中,有一種叫「槐葉冷淘」的冷麵,它是用槐葉汁和麵做成麵條,煮熟後再放入涼水中冷卻,吃起來又涼爽又別具風味。杜甫曾在《槐葉冷淘》一詩中寫道:「青青高槐葉,採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資過熟,加餐愁欲無。碧鮮俱照箸,香飯兼苞蘆。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

 詩中,杜甫精要地介紹了「槐葉冷淘」的做法、美麗的顏色及清爽甘美的味道,對其大加讚美。作為唐代的「人民詩人」,杜甫的詩一向反映民意。他對「槐葉冷淘」的喜愛,也體現了百姓的共同心聲。

 飯在唐朝人主食中的地位,雖然略遜於餅,但仍是不可或缺的主力。而在有些地區,它甚至比餅更受青睞。飯是將穀物整粒煮熟而做成的食品。唐朝人食用的飯多種多樣,主要有稻米飯、粟米飯、黍米飯等。稻米飯食用的範圍最廣。尤其在長江以南產稻地區,它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食。稻米飯配以相應的菜餚,既是人們喜愛的美食,也是詩人尋覓的美好意境。如「香稻熟來秋菜嫩,伴僧餐了聽雲和」(陸龜蒙);「看炊紅來煮白魚,夜間雞鳴店家宿」(王建);「早炊香稻待鱸膾,南諸未明尋釣翁」(許渾)。

詩是現實生活的反應。從詩人的詩中,我們足以看出稻米飯的價值和它在唐人飲食生活中所佔的重要地位。

 粟米飯即小米飯,它的食用範圍主要在北方地區,尤其是農村。日本僧人圓仁在《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寫到在山東登州的所見:「山村縣人,餐物粗硬,愛吃鹽茶粟飯。」說明那裡的農民是以粟米飯為主食。而有些官員招待客人,也用粟米飯。如《朝野僉載》上就記載說:「汴州刺史王志愔飲食精細,對賓下脫米飯(即粟米飯)。」

 當時一些小飯店出售的飯食,也多為粟米飯。如唐朝人康駢在《劇談錄》中就寫道:「道中小店始開,以脫粟為餐而賣。」從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粟米飯在唐代的普及率也很高。

 黍米飯是用大黃米(即黍米,有粘性)煮的飯。由於唐代黍的種植量很大,所以黍米飯也是不少地方的主食。一些詩人在詩中都寫到黍米飯,如「廚香吹黍調和酒,窗暖安弦拂拭琴」(白居易);「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貫休)。從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唐代許多地方食用黍米飯的情況。

 唐朝人的主食中,還有胡麻飯、烏米飯以及添加各種配料的什錦飯等。這些豐富的主食,各有特點,各具風味。它真實地反映了唐朝飲食文化的興旺發達,也讓我們從一個側面領略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唐代人餐桌上的主食 (2012-07-11) (圖)
古今講台:石獅子與舞獅子 (2012-07-11) (圖)
生活點滴:你的角落,別人的風景 (2012-07-11)
亦有可聞:三個太宰嚭 (2012-07-11)
心靈驛站:家鄉的盛夏 (2012-07-11) (圖)
歷史與空間:春風十里揚州路 (2012-07-10) (圖)
豆棚閒話:密 鑰 (2012-07-10) (圖)
心靈驛站:書之韻 (2012-07-10)
人文世相:為何偏偏是姚鼐 (2012-07-10)
詩情畫意:七律 詠宋史 (2012-07-10) (圖)
歷史與空間:公園裡的歌聲 (2012-07-08) (圖)
亦有可聞:牛奶 (2012-07-08) (圖)
生活點滴:韭菜情結 (2012-07-04) (圖)
豆棚閒話:毛邊書 (2012-07-04)
開卷有益:一曲雲水釋禪心 (2012-07-04) (圖)
古今講台:端午說屈原 (2012-07-04)
歷史與空間:高山流水歎知音 (2012-07-04) (圖)
歷史與空間:雞毛禮讚 (2012-07-03) (圖)
來鴻:生命裡的世外桃源 (2012-07-03) (圖)
心靈驛站:書緣 (2012-07-0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