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專欄撰稿人 顧蔚
中國出口放緩的時候,本該輪到消費者出面撐起經濟大局。但從飲料廠商康師傅,到運動鞋廠商中國動向集團(3818)等內地品牌商品集團的業績來看,那種情況並沒發生。如果連日常用品都滯銷,中國經濟恐怕很難通過消費者引領的需求實現再平衡。
高端奢侈品牌受到衝擊是一碼事。這種情況出現已有一段時間。比如,蒂芙尼(Tiffany)早前將2012年營收增長率預估從10%調降至8%,理由是中國和其他地區業務增長趨疲。而Burberry中國公司7月11日表示,其同店銷售增長率在今年上半年從2011年下半年的約20%降至15%左右。
大眾化商品零售商發盈警
而內地運動鞋和手機等大眾化商品的零售商居然也發布類似獲利預警,則是另外一碼事。據行業研究機構Gartner數據,中國今年第一季手機銷量較上年同期減少6%,遠超過全球同期手機銷量降幅2%。諾基亞同期在中國的手機銷量更是大減了62%。消費者對購買更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鞋子,甚至都要思量再三。中國動向集團稱,今年前六個月運動鞋業務的營收較上年同期減少了約29%。就連基本日用品的銷路都不如往常。
方便麵和飲料廠商康師傅控股(0322)公布第一季營收同比下滑5%。康師傅表示,其酸棗汁和烏龍茶飲料第一季銷量下降了22%。有分析師稱,豬肉需求不振也許會影響雨潤食品(1068)的營收增長,他們業已下調了對雨潤的獲利預估。
過往增產過快後果漸浮現
這類例子中,有些也許是公司自己造成的,或者僅限於特定品牌。部分消費品集團去年曾大幅上調產品售價。比如,製鞋商正在疲於應對供應過剩的問題,而這恰恰是他們增產過快帶來的後果。而2009年推出的汽車和家電購買刺激措施或許已提前消化了部分需求。
但這些事證表明,中國消費狀況依然高度依賴出口業的表現。這邊增長放緩,另一邊也會隨之放緩,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想實現全面再平衡,似乎變得更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