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些客似雲來、門外經常排著「長龍」的食肆,由於「人氣」帶動,通常會令人聯想到品質及服務的保證。 資料圖片
中銀國際證券股票衍生產品執行董事 雷裕武
近日大市成交持續低迷,觀望氣氛濃厚,部分投資者打算即市買賣,或會考慮上市槓桿產品如認股權證等捕捉機會。近期此類產品的成交穩定,持續佔大市每日總成交約25%。目前市場上,認股權證的數目近3,900隻,加上逾1,000隻牛熊證,數目不少,條款更可謂各式各樣,投資者即使看準相關資產的短期走勢,要作出明智選擇,也非易事,一般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浸淫,累積一定的市場經驗。
投資者在選擇過程中,到底最常見是考慮甚麼因素呢?根據經驗,投資者一般會以成交量及買賣熱鬧情況,作為分析和考慮認股證的首要,甚至唯一指標,對於一些成交疲弱的權證,通常避之則吉。某程度也可以理解,背後原理,跟我們外出用膳選擇食店沒有兩樣。
一些客似雲來,門外經常排著「長龍」的食肆,由於「人氣」帶動,通常會令人聯想到品質及服務的保證,甚至吸引傳媒爭相採訪。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輪候時間的長短,與餐廳的水準和質素息息相關。雖然顧客未必願意長時間等候,卻又抱著不甘人後的心態,深信這麼多人等候,必定值得一試,在羊群效應帶動下,新客也會越來越多。然而,這些食肆能否一直維持水準,成為重要關鍵,許多時候,它們未能應付突如其來的巨大需求,或食物水準未能保持,也會影響食客再次光顧的意慾。
「人氣」並非「水準」保證
另一邊廂,一些門堪羅雀的食肆,其出品縱有不俗的水準,加上價錢合理,奈何缺乏市場推廣的資源,未能製造人氣,仍難吸引食客光顧。消費者普遍認為,一間沒有「人氣」的餐廳,定必是在食物水準或衛生環境方面出現問題,還是不試為妙。食肆老闆未有能力在宣傳推廣上大灑金錢,心中雖不是味兒,唯有努力做好本份,期望有日被人賞識。我們不難發現,有經驗的食家通常會避開一些「人氣」食肆,轉而努力尋寶,發掘一些未被市場留意,但水準不俗的食肆,假以時日,這類具有實力的食肆能靠口碑打響名堂。
同樣道理,在認股證市場中,投資者一向喜愛「跟風」買賣,往往傾向留意大成交的權證,認定成交金額大,便是流通量高的保證。當然,也可能由於目前市場上有太多選擇,投資者往往難以取捨,在缺乏足夠時間「做功課」下,心理上還是覺得跟入一些大成交的權證,總不會大錯,起碼也有不少同路人。因此,市場雖有許多條款類近的權證,活躍的往往只集中在少數高成交量的股證,部分即使條款更為吸引,也乏人問津。
應避免純以成交作揀輪指標
其實,傳統智慧告訴我們,當所有人一窩蜂地追入個別高成交金額的權證,隨著街貨量逐步提高,該權證或許已不再是最佳選擇。近年認股權證發行量大增,加上市場透明度大大提高,資深的投資者理應把握機會在市場努力發掘一些被埋藏的寶藏,這泛指一些成交量不高但條款吸引的股證。在「有效市場」定律下,相信這些寶藏最終會被發現,並為市場注視。因此,權證投資者應避免純粹以成交量作為揀輪的指標,相反,要考慮其他定價因素,並作全面的分析。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