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
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日前升級行動,煽動學生舉報,惡意標籤學校,利用學生踐踏教師的專業尊嚴,提出所謂「國教學校版圖」,其實質是進一步把學校當成政治磨心,製造寒蟬效應,藉以妖魔化國民教育以及有意推行國教科的學校。他們堅持9月不推行國教科,逐步升級行動,就是要配合反對派立法會9月選情的節奏。反國民教育的激進派以非理性態度,預設立場,凡事反對,根本無意溝通。其主張不但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加深誤會,尖銳化矛盾,社會各界應小心審視,不要被其利用成為反對派9月立法會造勢的棋子。
教育局本月初已正面回應有關社會對國民教育的疑慮,然而包括教協在內的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日前仍發起「一人一信濫發電郵」、「編制國教學校版圖」、「投訴推行國教科學校」等聯合行動,進一步加深公眾對國民教育的誤解,為化解矛盾製造屏障。反對國民教育的激進派繼續採取斷章取義的態度,存心反對,標籤任教國教科的教師,干預校政,甚至煽動學生投訴學校,背離教學倫理。隨著9月開學日臨近,其以反國民教育作為9月立法會選舉造勢的行動將越趨強烈。社會除要警剔這些扭曲師生關係的抹黑行動外,更需以平常心面對國民教育,採取兼聽態度為下一代抓穩認識國情的積極進路。
鼓動學生投訴學校 違教學倫理
18區家長教師會代表已先後表態強烈反對罷課,教協等反對國民教育的團體,目前仍想方設法以另一種極端形式,用負面眼光投到國民教育之上。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本月會到推行國民教育科的學校外集會;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正發動「一人一信」行動,煽動學生、家長和校友發電郵致學校查詢會否在9月推行國教科,向無辜學校製造大量垃圾電郵,同時要求學生舉報推行國教科的學校,並將收到的資料製成「國教學校版圖」;教協則要求教師簽署約章,拒絕推行國教科;親反對派的社工團體則會邀請全港青少年及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轄下圖書館自我審查收回部分國民教育的書籍,更呼籲社福機構,不要參與國教科籌備工作,變相剝削學生認識國家的機會和權利。這些行動,不但鼓動學生投訴學校,嚴重違逆教學倫理,而且變相標籤學校和教師,挑戰教學專業,把事件進一步政治化。他們提出堆砌「國教學校版圖」的實質,是進一步把學校當成政治磨心,劃分有利他們的政治版圖,製造寒蟬效應,藉以妖魔化國民教育以及有意推行國教科的學校。他們堅持9月不推行國教科,逐步升級行動,就是要配合立法會9月選情的節奏。
反國教激進派預設立場 無意溝通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起人陳惜姿表示,政府一直未有回應家長訴求,心急如焚,遂把行動升級。其實,教育局已歸納坊間誤解,在網頁刊載《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疑慮及正解》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問和答》,涵蓋課程指引、諮詢和推行、評估方法、國教科開展期、教材、課程內容及「打分」等內容,全面針對反對人士的疑問作出詳細解答,強調國民教育鼓勵學生以多角度方法和獨立思考認識國情,培養國家認同感。反國民教育的激進派以非理性態度,預設立場,凡事反對,根本無意溝通。其主張不但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加深矛盾。
香港回歸祖國15年,提高學生的國情認識水平、增進國民身份認同、實踐對國家的承擔,已是各界共識。香港推行國民教育,起步已經很晚,現時更沒有撤消之理。國民教育本質,旨在為學生提供整全又專注的學習經歷,擺脫過去只從歷史科、中文科或社會科等零碎材料拼湊國民意識。國家和香港關係唇齒相依,從多方面讓學生及早了解自己的國家,體驗真實的國情,情理兼備,曉之以理,當能更好地建立香港新生代的國民身份,做好香港和內地銜接的橋樑。放下疑慮,以平常心看待國民教育,當可發現國教科在香港回歸後的正面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