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45年9月9日,日本派遣軍(即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簽署降書後,由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右)向中國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兼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左)呈交。
忘記歷史則意味著背叛。隨著8月15日—日本二戰戰敗日的到來,反思歷史教訓,防止悲劇重演,再度成為廣受矚目的焦點。多年來,儘管中日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但糾葛多年的歷史心結和現實矛盾,卻使得中日關係比任何一對雙邊關係都更為脆弱複雜,也更容易撥動兩國民眾的神經。今天,敏感多變的中日關係,再度引起一些專家學者的深思。有觀點認為,過往67年以來,日本對歷史和侵略戰爭仍存在著錯誤認識,對所犯下戰爭罪行仍缺乏真正的反思,忘記了軍國主義帶來的禍害傷痛。■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馬琳
8月15日是日本二戰投降之日,在日本也被稱作「終戰紀念日」。這一天,對於中日來講,都是一個敏感的日子,日本前首相小泉五次執意選擇在這一天「拜鬼」,給僵持的中日關係一度打上死結。如今,日本野田政府的兩名內閣成員已公開宣稱,有意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近年來,從抓扣中國船長到上演所謂「購島」鬧劇,日本不斷對華採取強硬進攻態勢,頻繁挑戰中日關係底線,引致中日紛爭,而日本政界、各路精英及主流媒體中,也時不時湧動出一股股否認侵略歷史的逆流。
拜靖國:錯誤認識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問題研究所日本外交室主任呂耀東研究員向本報指出,日本政治家們對歷史普遍存在著錯誤認識,日本保守勢力甚至是從沒有真正反省過歷史問題。他說,參不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等其實只是形式問題,本質上日本國內仍對歷史存在著錯誤認識,需要對二戰中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的性質要有深刻的反思,並切實尊重受害國廣大人民的感情。
無賠償:缺乏深刻反省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撰文指出,日本對二戰時期的「慰安婦」問題與美國和韓國的不同意見,以及日本對歷史教科書的篡改,甚至美化其侵略史等一系列否認過往歷史問題的做法,使其與亞洲其他國家始終有著巨大的隔閡。
北京大學日本和東亞問題研究專家王新生教授向本報表示,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需要日本作為其盟國,對抗前蘇聯,所以沒有審判天皇和清算日本的侵略戰爭,中國也沒有對日本的罪行做出清算和賠款,再加上日本文化本身缺乏反思意識,以及目前中日兩國發展的巨大反差,種種因素都限制了日本社會對歷史的深刻反省和對戰爭罪行的認真檢討,並進而成為影響中日關係的癥結所在。
外交學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永生教授認為,有些日本人內心還存在著「中國在用歷史問題壓日本」的怨氣,一些人更把中國維護釣魚島和東海主權的舉動認為是侵犯日本的「霸權」行動。與此同時,日本新生代政治家既缺乏對中國的基本了解,也沒有日本老一代政治家在歷史問題上對中國的負罪感,所以紛紛迎合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在對中國態度上形成某種強硬與對抗的「共識」。
專家認為,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都需要重視歷史問題、正視歷史問題,從中吸取教訓,並永遠銘記。中國需要前車之鑒,自強不息,而日本政治家如果不反思歷史,不承認對中國人民的傷害,就是對中國人民感情的新的傷害,就會影響兩國關係。
但王新生提醒,目前看來,要讓日本真正深刻反思歷史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國際地區形勢並沒有給日本這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鑒於日本國內政局的變化,政權的不穩定,日本政治家似乎難以在歷史問題上有所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