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波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筆者上月在文匯報曾有兩篇文章談到,推廣和接受「國民教育」不僅是國際慣例,而且是每個國家人民綜合素質和國家意志不斷提升強化的基礎。並提出了香港推廣國民教育需正視和彌補的歷史斷層,及其緊迫性與相關優勢。因此,從這個意義而言,「國民教育」也是一個國家公民所應承擔的歷史責任、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香港已回歸祖國懷抱15年,作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這也是每一個港人應承擔的歷史責任、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港人「愛國愛港」義不容辭、天經地義。
反國民教育別有用心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香港推廣「國民教育」本來是一件於法、於理、於情十分正常和利國、利港、利民的大好事,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反對者」或「破壞者」搞得混亂不堪,導致民間非理性對抗愈演愈烈。他們肆意歪曲國教內涵與社會現實,將積極、健康的國民教育推展工程,強加以「政治論、洗腦論、妖魔論」的罪名,不斷誤導民眾,混淆視聽,拒絕與政府理性合作、務實溝通。並煽動利用香港80後和90後青年學生,以「反國民教育」為藉口,宣洩對社會、生活和政府的不滿情緒,連續組織學生絕食和圍守政府的「反對國民教育」行動。繼早前「學民思潮」三學子結束「絕食抗爭」之後,又煽動組織更大規模的「學生絕食抗爭反國民教育」運動,企圖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掀起青年一代與歷史潮流、與社會民生、與香港政府的對抗,繼而製造香港社會的動亂,破壞香港社會的和諧與繁榮發展的健康氛圍,以達到其「反中亂港」和破壞「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方針的邪惡目的。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應引起各方高度警惕。
顯而易見,「反國民教育大聯盟」和「學民思潮」已成為香港「破壞者」搖旗吶喊,衝鋒陷陣的鼓手和旗手。「破壞者」害港亂港之心不死,且早已處心積慮,其手段也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打著所謂捍衛民主自由的旗號,將港人深惡痛絕的「暴力民主」,逐步演化為近期以絕食抗爭為手段的「悲情民主」,無視學生的健康與生命,利用他們年幼無知和激情衝勁,將反對國民教育的少數民意不斷推向非理性絕食抗爭的極端邊沿,以達至其製造動亂的卑劣目的。
港人應理性務實看待國民教育
香港是享譽全球的國際都會和文明社會,「愛國愛港、自由民主、法制廉潔、和諧繁榮與包容多元」是香港最大的核心價值。然而,近期香港社會的種種非理性對抗畸態,卻與廣大港人所追求的核心價值格格不入、背道而馳。他們做著親痛仇快的抗爭,並破壞著香港社會的和諧,如果不及時制止非理性的衝動,可能將會釀成非常嚴重的社會後果。因此,廣大家長和教師們應擦亮你們的眼睛,認清「破壞者」的本質,回歸理性、務實溝通的軌道,展現港人包容與多元的情懷,同政府相關機構展開理性對話、務實溝通,共同找到港人推廣、學習國民教育的平衡點與共通點。特首梁振英已宣布取消3年的開展期限,修訂現有《課程指引》,交由學校全面自決是否獨立成科甚至是否推行國民教育,這正是表達了政府的誠懇與誠意,也是政府以理性和良知喚醒非理性的社會衝動與展現港人包容多元胸懷的期許。
曾記否,《萬里長城永不倒》、《我的中國心》和《獅子山下》等經典名曲,被國人與香港同胞傳唱經年而不衰。這些名曲不僅唱出了港人不忘國恥的歷史記憶;唱出了凝聚國人心魂的愛國情懷;更唱出了港人奮鬥拚搏的創業精神,並激勵了一代代港人為之奮鬥、為之自豪。多年來以港人為主力發起組織的「中華兒女保釣行動」更是風起雲湧,今年8月15日兩岸三地14名保釣勇士,成功搶灘登島宣示主權的壯舉,更是震撼心魄、感人肺腑。這些點點滴滴都是香港這塊豐潤土壤養育滋長出來的愛國情懷,都是鮮活、生動與親切的「國民教育」經典例子。因此,筆者在這裡要大聲疾呼:港人應當記住,香港不僅應該推展國民教育,而且香港擁有推展國民教育的優良土壤,港人不能辜負了父輩與祖輩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