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9月1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大會堂50周年:電影節轉身再轉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9-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何弢為第一映室設計的場刊封面。

——大會堂的前世今生——從大會堂的變化看香港(6)

 1977年的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出乎意料地大受歡迎,這和第一映室(Studio One)多年來以大會堂作為推動藝術電影的基地有很大關係。第一映室是香港首個民間電影會,與大會堂同於1962年3月2日誕生。初期全是外國人,其後才有華人參加,許仕仁還做過主席。何弢、李懷樸都是中堅分子。

 當年第一映室的電影節目主要安排在大會堂劇院放映,直到八十年代中轉到市面戲院和法國國際學校後,活動慢慢減少,終於「完成歷史任務」。當年第一映室的電影節目必有場刊,其中不少場刊封面是後來以建築作為本業、多才多藝的何弢設計。何弢喜奏大提琴,繪畫設計尤具才華,後來大會堂更換新地毯的圖案亦是他的設計。至於1977年落成,能讓已飽和的大會堂壓力稍減的灣仔藝術中心,更是何弢費盡心思設計出來的心血產品。

 第一映室的場刊封面設計者除何弢外,還有譚乃超、Lynette Grass、Anne Thaler、Horst Reiuemer、H. J. Feldman、Christina Roe、 Stephen Chan、Terence Young,和Sydney Flynn等人,其中不少封面有如畫作一樣,充滿藝術美感,至今仍成為當年很多影迷的珍藏。(附記:何弢於2002年4月29日在武漢突然中風,幸而其後病情趨穩定,轉回香港醫治,但至今仍未甦醒。)

勇氣可嘉 催生失效

 可以說,第一映室是首屆國際電影節能「一炮功成」的功臣,由此,亦大大激發了當年於大會堂任職、催生電影節的楊裕平和周勇平的雄心壯志,翌年(197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行第二屆,其時雖然在國際間仍全無名氣,但兩人卻有勇氣邀請比利時國際電影資料館協會會長到香港來,擔任嘉賓作專題演講。

 當年此一想法,存在著「雄心壯志」的計劃,期以專家的專題演講,引發大家對香港建立電影資料館用以保存香港電影文化的關注。想法雖好,但奈何當時卻乏經費,難以成事。及後獲知嘉賓願意自費機票來港,楊裕平、周勇平、林年同、劉成漢和羅維明等幾位電影節的工作人員都高興極了。奈何該次苦心「經營」出來的講座,並未能將電影資料館催生出來。香港電影資料館要到2001年才落成,當日有心人仍當會記得,發生於廿三年前的講座應列入香港電影資料館的發展史中。

 這段197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插曲」未能將電影資料館催生,那和當年香港社會對此仍缺乏認識很有關係。不僅如此,當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主要放映場地一直是需求日多、排期越來越緊張的大會堂劇院,這對國際電影節的發展亦帶來局限。這種情況,隨著香港文化中心的啟用才出現改變。1990年第十四屆首次將主場館從四百多座位的大會堂劇院,轉到新落成的香港文化中心一千七百多座位的大劇院;同時亦首次選映香港電影作為開幕與閉幕節目。當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已名氣大增,透過這個電影節選看亞洲區內作品的外地影展負責人、發行商、研究學者亦確是大大增加了。

 第廿一屆是1997年香港回歸前最後一屆。這一屆特別以「光影繽紛五十年」作為香港電影回顧專題,選映了過去近五十年來的國粵語影片共四十五部,同時還有「我和電檢有個約會」,特別選映了十多部曾被禁映的影片。而電影節之後又舉辦了為期三天、探討香港電影工業的過去和未來的研討會,也就形成一股回顧的懷舊潮。

 事實上,在這一屆以後,電影節開始不斷「變身」,1998年第廿二屆因香港回歸後拆局,改由臨時市政局主辦。第廿三屆除了同樣是回顧懷舊的專題「香港電影新浪潮——二十年後的回顧」,更首次增設國際影評人聯盟獎,由印度電影《漫漫人生路》(A Journey)獲得。至於評審團特別推薦獎則頒給香港余力為的《天上人間》,自此亦改變了不頒獎的非競賽性影展的性質。

公司化後一再變身

 踏入2000年後,電影節更加快「變身」,首先是拆局後市政局不再運作,電影節改由香港特區政府轄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但三個節目策劃人仍是李焯桃、王慶鏘和羅卡。翌年電影節的銀禧紀念,又改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藝術發展局首次合辦,然卻頗為低調。到該年12月,電影節辦事處遷進銅鑼灣一幢商業樓宇,聘請戚家基為電影總監,李焯桃為總經理,黃國兆與王慶鏘擔任節目策劃,開始籌劃電影節公司化。

 接著三屆由香港藝術發展局獨力主辦。2003年首次引入商業機構命名贊助,2004年4月21日電影節閉幕,「藝發局」主席陳達文宣佈電影節正式「公司化」,並舉行移交儀式。到2005年第廿九屆電影節踏入「公司化」新紀元,正式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舉辦。2006年第三十屆開幕前夕,還舉行了「香港國際電影節三十周年晚宴及《向動作指導致敬》之夜」的活動。在第一屆場刊撰寫《電影—藝術或娛樂》一文的許仕仁,三十年後已「變身」為政務司司長,以頒獎嘉賓身份出席並致詞。

 2011年第三十五屆更將過往在復活節期間舉行的慣例改變,安排在3月20日至4月5日舉行。電影節是否還會繼續「變身」下去,對大會堂來說,都不會有多大影響了,在電影節中,大會堂的角色已改變了。

 資深影評人石琪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三十周年紀念特刊中,對電影節寫了一段很中肯的評價:

 「三十年來世界日新月異,變幻離奇,香港也改朝易主了,香港國際電影節當然也有變化,由小到大,由官辦變公司化,由純觀摩變為增設小型競賽獎項等等。但電影節的模式早已定型,基本不變;成為亞洲一個可能最長久和穩定的國際電影節,這是可喜可賀的。……香港電影節的優點,是為本地影迷提供觀賞世界各地各式精選影片的機會,成為影迷的節日。至於國際影響力就可有可無,有固然好,就算沒有,今後保持為影迷熱情看電影的目的,也不錯。」

 這一屆放映的影片數量是第一屆的六倍,放映場數是五倍,入場人次是十倍,這個成績沒有人會忘記,基礎正是建立在大會堂這個滿載著無數影癡美好回憶的地方! ■文、圖:周凡夫

每月登場

相關新聞
《捕鼠器》首度來港演出 兇手是誰?! (圖)
香港大會堂50周年:電影節轉身再轉身 (圖)
商家的陰謀 (圖)
影音館:Brian Tyler《轟天猛將2》——「炸」輕就熟 (圖)
流金歲月:千面王萊 (圖)
最新影訊:MOViE MOViE九月精選戲院同步獻映 (圖)
百家廊:荻浦深澳記行 (圖)
琴台客聚:登山臨水李君毅
翠袖乾坤:戀人歲語
古今談:黃金價格為甚麼看升?
杜亦有道:萬頃沙之憶
演藝蝶影:戰況激烈的九月劇壇
記憶後書:禮儀師真假殺人事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