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從「反國教」、「反中反赤」、「抗殖」到誣衊中央挺港惠港措施,可以清楚看到,反對派正在全面掀起一股「去中國化」風潮。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去中國化」是絕對不可能的,但反對派搞「去中國化」,卻嚴重危害香港福祉,其危害性包括挑動兩地對立,破壞兩地經濟互補互利的交流合作,阻撓香港充分利用中央挺港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阻撓香港深化兩地合作在區域經濟競爭中發揮優勢,令香港經濟孤島化和邊緣化,等等。反對派搞「去中國化」,嚴重危害港人福祉,損害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港人不會答應。
反對派策劃和操作的「反國教」風波,從妖魔化國民教育、「反國教」、「反洗腦」,演變成「反中反赤」、「抗殖」和「去中國化」,甚至蔓延到誣衊中央一系列挺港惠港政策措施。反對派無視國家對香港的巨大支持,竟然誣指國家在香港推行「殖民管治」,為的是要「榨取香港人利益」;對香港經濟復甦作出巨大貢獻的「個人遊」,被反對派誣衊為「染紅香港」,要叫停「個人遊」,並喊出「中國人滾回中國去」等極端口號;反對派發起所謂「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要求擱置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並反對「十二五」規劃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等等。很明顯,反對派正在全面掀起一股「去中國化」風潮。
「抗殖反國教」敵視香港回歸祖國
反對派策劃和操作的「反國教」、「去中國化」風潮,是有預謀、有策劃、有步驟的政治行動。在國民教育爭議上,儘管特區政府針對市民的一些疑慮,不斷釋出善意並作出讓步,但反對派仍然拒絕停手,堅持要求政府禁止開設國民教育科才肯罷休。很明顯,反對派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的是要將反國教當成攪亂香港、對抗中央的工具。
反對派在「反國教」、「去中國化」風潮中,誣指國家在香港推行「殖民管治」,其實這也是反對派一貫煽動港人敵視香港回歸祖國的論調。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多次聲稱,寧願香港繼續做英國的殖民地。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曾聲稱香港回歸是「香港由一個英國殖民地變成為一個中國殖民地」。這次反對派的「抗殖反國教」,與反對派敵視香港回歸祖國的論調一脈相承。
「逢融合必反」砸港人飯碗
反對派發起所謂「反對香港被規劃行動」,也並非新鮮貨色。公民黨在經濟上「逢融合必反」,從來沒有停過阻止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融合,凡是有關兩地融合的政策,公民黨必定設法出來阻撓。公民黨曾形容「灣區規劃」為香港「被規劃」,又將香港納入「十二五」規劃一事,形容為「被規劃」,並由「被規劃」扯到香港「被吞併」,「一國兩制」「被廢除」云云。為此,公民黨狙擊高鐵香港段致使工程一度拖延,成本從原來預算的395億元,大幅上升五成至669億元,香港納稅人損失慘重。公民黨司法覆核狙擊港珠澳大橋工程,致令大橋工程一度停頓,大橋主體工程成本上升88億元,連同香港口岸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填海工程,開支估計增加65億元,港珠澳大橋整體成本上升超過150億元。反對派搞「去中國化」,「逢融合必反」禍港殃民,令港人付出巨大代價。
「去中國化」罔顧港人利益
反對派「反國教」、「去中國化」,彷彿與內地有關係的所有事物,甚至中央對香港經濟的支持,都是洪水猛獸,都是「赤化威脅」,連「個人遊」也被誣衊為「染紅香港」、「使香港淪為中國殖民地」。事實上,2003年中央開放內地居民「個人遊」以來,為香港旅遊業和各行各業帶來了商機,刺激香港經濟強勁復甦,成為香港經濟持續暢旺的重要動力。開放「個人遊」到2011年底,內地共有7840萬人次通過「個人遊」訪港。據旅遊業界資料,內地客在港人均消費約為7000元,以去年內地訪港旅客達2,810萬人次計算,去年內地客給香港經濟帶來了將近2000億港元的收益。如果叫停「個人遊」,香港便會立即打回亞洲金融風暴之後5年通縮、經濟凋敝、公司倒閉、失業和負資產高企的年代。由此可見反對派的「去中國化」罔顧港人利益。
「去中國化」毫無道理
回歸以來,中央政府應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要求,先後出台一系列針對性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香港發展,特別是2003年以來,中央政府大力度、高密度、寬範圍地出台支持香港發展的舉措,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重視和對香港同胞的關懷。中央一系列挺港惠港措施,直接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與民生的改善,並消除了區域經濟合作中的一些基礎設施瓶頸和體制性障礙,既體現了中央堅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決心和誠意,也是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需要,是利國利港、互利共贏的。
中央如此堅決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國家如此仁至義盡地「挺港惠港」,反對派「去中國化」道理何在?如照反對派「赤化香港」的說法,中央當初不如搞「一國一制」,何必搞「一國兩制」?如照反對派以所謂「抗殖」誣指國家在香港推行「殖民管治」的說法,港人豈會當家作主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雖說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去中國化」是絕對不可能的,但反對派搞「去中國化」,卻嚴重危害香港福祉,損害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港人不會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