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作為第一代參與學生運動的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圖)擔心,學聯反國教竟然突出「抗殖」口號,是否打正旗號反對回歸,還是主張「香港獨立」?
陳文鴻指出,當年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對所有參與的社會運動都採取主導性,不會被其他外界團體插手或影響。但是,近年的社會運動愈趨政治化,各政黨利用港人的「恐共」傳統,透過不同的民生問題的包裝,一條主脈絡是反共,並逐漸從反共演變成反中,乃至反對回歸。就今次反對國民教育示威,就出現回歸前的香港殖民地區旗,學聯反國教竟然突出「抗殖」的口號,實在令人擔心;對政治反應敏銳的學生組織竟然淪落為反對回歸,把香港在回歸後還視作殖民地的政治群體。
他指出,學聯組織反國民教育罷課當天,掛了黑布白字條幅,寫著「大學生罷課,抗殖反國教」,香港學生運動傳統雖有反殖因素,港英年代抗殖可以理解;回歸後,學聯「抗殖」是甚麼意思,是否打正旗號反對回歸而回到1997年前的英國殖民地,或主張「港獨」?
潮流玩即興 懶得再推敲
他認為,學聯有此行為及傾向,不知這是他們真的經過獨立思考,在學習與研究乃至政治實踐得來的結論,抑或是少數人與校內外年輕的導師合作,騎劫了學生組織和學生運動。陳文鴻形容,現時社會環境、校園內的學術氣氛,令學生沒有興趣討論政事,只懂「趕潮流」,把參與社會運動潮流化,甚至很多事情及行動都是「即興」性質,「一個人想了,無人反對就立即做,與當年相比,實在差得遠;當年學生組織在決定參與每一項運動及作每一項決定時,事前都經過很詳細討論、表決等程序,仲嚴格過立法會,就算單是一個標語都要經過反覆討論,才能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