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劉夢熊
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反對派策動「去中國化」 ,從「反國教」、「反中反赤」、「抗殖」,到誣衊、攻擊和反對中央「挺港」政策與兩地交往合作,已經嚴重危及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可以預見,反對派在新一屆立法會開鑼後,「去中國化」的表演會更加走火入魔,凡是有關中央「挺港」與兩地合作的政策、措施和發展項目,都可能被反對派以「去中國化」的「緊箍咒」進行破壞、叫停或推翻,這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對解決香港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都會形成嚴重的束縛和阻遏。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必須警惕「去中國化」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
國教科名存實亡影響香港競爭力
反對派策動「反國教」運動,迫使國教科在「擱置」後既無開展時限,又無官方指引,政府退讓到這一步,許多輿論指出,國教科已經名存實亡。有人認為國民教育爭論僅是「意識形態」之爭,這種看法實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世界各國各地的例子說明,國民教育並非僅是「意識形態」問題,而是關乎國民的凝聚力和國家競爭力。美國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在世界上遙遙領先,與美國系統完善、注重效果、潛移默化、無孔不入的國民教育密切相關;新加坡從一個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政治動盪、經濟畸形、種族紛爭、滿目瘡痍的島國,迅速崛起於東南亞,成為新興的現代化發達國家,新加坡國民教育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韓國國民教育注重培養國民對國家的熱愛和創新精神,促使韓國科技創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俄羅斯加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成為俄羅斯民族復興的巨大動力。很明顯,「反國教」運動的結果,不但帶來政治上的負面效應,而且對香港社會的凝聚力和經濟競爭力將是嚴重的損害。
經濟發展項目被反對派「去中國化」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在過去並沒有多少人反對,今年6月,新一屆政府重新以「區域融合」、「深港融合」之名,重提新界東北發展,正逢反對派策動「反國教」和「去中國化」,於是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被扣上「割地賣港」、「富豪雙非城」、「深圳後花園」、「香港被規劃」等大帽子,手法與妖魔化國民教育如出一轍。在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論壇上,竟有反對者打著港英殖民旗幟,舉出「滅絕港人」、「割地賣港」等荒謬絕倫標語。反對派的如意算盤是,只要能夠挑動兩地矛盾,引起港人對「赤化」的憂慮,香港任何經濟發展項目都可以攪得滿城風雨,都可以成為政治炸彈。
之後是「光復上水站」,這其實是反對派妖魔化自由行的突出表現,先前自由行已被反對派誣衊為「逼爆香港」、「染紅香港」、「使香港淪為中國殖民地」。「光復上水站」示威者揮舞殖民時期「米字旗」,高舉「中國人滾回中國去」標語,言下之意否認香港是中國國土,否認香港人屬中國人,這是嚴重的政治事件,是不折不扣的「港獨」所為。這種「港獨」行徑觸發新界居民不滿,示威者被罵「你唔係中國人咩?」
當局應對「去中國化」作出有力反擊
令人遺憾的是,在反對派「割地賣港」的壓力下,當局只是說新界東北規劃是為了滿足市民住房需要,開拓新發展區域,減輕人口壓力,卻強調不存在深港融合,與珠三角發展無關,這明顯是屈從於「去中國化」的壓力。政府早於6月28日提供立法會發展事務會議的討論文件中便說明:「除了提供房屋用地外,新發展區亦可滿足需求作其他策略性用途,並為六項優勢產業提供發展用地。新發展區毗鄰各口岸設施,佔有優勢,可與珠江三角洲的發展融合。」當局在反對派壓力下出爾反爾,不僅令反對派窮追猛打,而且抓住當局不敢再講兩地合作的軟肋,反對兩地經濟融合更加肆無忌憚。梁班子未能針對「去中國化」作出有力反擊,缺乏堅強論述可見一斑!
明明上水站「水貨客」只不過是市場管理、交通秩序、海關規章層次問題,反對派竟然打著港英殖民旗幟,亮出所謂「香港自治運動」招牌,叫嚷「光復上水站」。同樣令人遺憾的是,當局在反對派「中國人滾回中國去」的壓力下,統率六個部門以獅子搏兔之勢、犁庭掃穴之力打擊「水貨客」,並且殃及自由行,但對「港獨」叫囂卻不置一詞,甚至港官赴京稱港人對融合「有情緒」,這是否有不惜變相迎合反對派之嫌呢?這說明,當局若無政治頭腦,不從源頭撥亂反正,即使是對香港經濟復甦居功至偉的自由行,也會在「去中國化」之下被妖魔化。
梁班子應有人出來講基本事實和道理
當局在「去中國化」逆流面前,絕不能避重就輕、理虧心虛、望風披靡,而應該懂政治、講政治,應有人出來講基本事實和道理。這方面有可借鑒的例子:廣東省長朱小丹10月10日在北京出席「南沙新區計劃」記者會時,被問及港人對兩地合作有保留態度。他指出,這只是少數人的意見,香港的發展因為內地改革開放而放緩,還是因內地改革開放而加快,這是不言而喻的,香港要進一步發展,需要更大的腹地。當局面對「去中國化」壓力時,為什麼不可以這樣理直氣壯地應對呢?
實際上,對於新界東北規劃,經濟學者林本利亦認為,得益者將是香港人,因為香港與珠江三角洲的發展融合,會加強本港整體競爭力及創造不同的就業機會,例如在新發展區專門做檢測和產品認證產業、製藥、醫療產業等,如果設有零售店舖,內地自由行在新界東北,分散了人流,不必集中湧到旺角、銅鑼灣等市區。為什麼梁班子沒有一個人出來講這樣的基本事實和道理呢?
同樣,2003年後香港經濟迅速復甦,民生逐步改善,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自由行的貢獻不可忽視。以去年內地訪港旅客達2,810萬人次計算,去年內地客給香港經濟帶來了將近2,000億港元的收益。當局出重拳打擊水貨客殃及自由行旅客的消息,如在內地流傳開去,內地旅客可能改到其他國家甚至內地其他城市購物,這是香港的損失。
梁班子要想落實其「經濟發展成果恰如其分為社會各階層分享」、「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施政理念,對反對派「去中國化」的囂張氣焰,不能「一罵就軟、一嚇就癱、一打就倒」,更不能為迴避一些不想見到的激進場面,便不惜變相迎合反對派,而是必須迎難而上,對「去中國化」作出有力反擊。常言道:「存在決定意識」。香港九七回歸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是不可變更、不能逆轉的「存在」。任何「去中國化」意識都是與此背道而馳,因而是有破壞、冇建設的!社會各界亦應警惕,抵制反對派「去中國化」禍及港人福祉的行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