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建立香港與內地協作的健全機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2]     我要評論

劉佩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回過頭看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目前民間的情緒與經濟社會的緊密關係背道而馳,只是兩地政府及民間協調機制未到位的結果!港珠澳大橋的興建計劃,經過二十多年的蹉跎歲月,結果在中央積極介入及協調下立即上馬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希望本屆特區政府加一把勁,建立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健全機制,進而為香港經濟定位、發揮更大的作用。

未做好經濟轉型的配套調整

 讓我簡單列出香港經濟的境況:

 1. 1997年香港的經濟規模高於內地任何省區市,相當於內地GDP的17.3%,到了2011年下降到只有3.2%。在對外貿易方面,同期香港比較內地的貿易額也由121%次第下降到25%。

 2. 過去十五年香港經濟在外圍經濟影響下,經歷亞洲金融危機、科網股爆破、沙士、禽流感、全球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去年本地生產總值比起1997年只增長了三分之一,其間一如既往大幅波動,出現幾年負增長。

 3. 十五年間,香港對內地經濟的依存度大幅提高:

 a. 香港的貿易總額中對內地貿易額由36.6%增加到48.5%;原來香港傳統貿易夥伴歐美分別只佔6%及5% ;

 b. 內地及相關股票佔香港股票市場總值的44.4%,交易總額的65.8%;

 c. 香港的4,200 萬訪港旅客中 ,2,600萬來自內地,其中三分之二是「自由行」旅客。

 4. 香港的GDP中,服務業佔總值的93%,就業中的88%;其中最重要的是與貿易有關的生產服務業,例如物流、商業服務等,約佔一半。金融業佔GDP的15%,卻只提供就業的6%!

 5. 自從2004年與內地簽訂CEPA以來、共簽了9份補充協議,其中關鍵的服務貿易市場准入進展不大。

 從香港經濟的結構及規模看,有一樣不變的就是香港始終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在過去以有形貿易出口刺激帶動增長,今天香港集中發展金融、貿易、商業服務及旅遊也是依賴香港以外的市場,特別是內地市場。

 香港要維持經濟可持續增長就要確保香港市場的擴大及持續發展,香港的勞動力要能為就業前景作出調整學習及培訓技能。政府要消除發展的障礙,加強與內地建立更有效的溝通協商機制,教育培訓機構要提升及更新課程。

 很可惜,由於我們未能及時作出經濟轉型的配套調整,民間情緒卻把香港的機會解讀為外來威脅、把簡單的秩序管理問題轉化為鼓吹思想封閉及邊境閉門政策的理據。

 就以深圳準備向內地人發出「一簽多行」簽證一事及「水貨客」影響深圳海關及上水火車站為例,其實問題在於香港與內地的欠缺協商及深港口岸海關未能相應作出配套措施。

解決「水貨」問題靠兩地加強管理

 香港的地理面積只有1000平方公里,比內地很多縣都要小。人口有700萬。內地在人口流動一向都很重視管理,應該很明白香港相對於內地只是彈丸之地,容量有限。可是過去在處理香港與內地交流及協作時,很重視對等。其中CEPA就受到這個障礙的制約,例如專業認可及執業准許就是如此。以醫生而言,如果容許香港的醫生到內地執業,對內地同業的衝擊是很小的;反之,如果容許內地的醫生來香港執業,足以使整個香港「陸沉」!同樣,內地給予「個人遊」以來,對香港的商業帶來了繁榮,可是也要注意數量控制及管理。可惜,深圳單方面宣佈發「一簽多行」給非深圳居民之前、卻沒有與香港特區政府磋商或取得共識、作出相應的部署。記得當年在沿海推行「改革開放」初期,內地人口遷往沿海城市,形成「盲流」,後來人口輸出及輸入省份共同商討協調,使勞動力有序地遷移,秩序就改善了。香港回歸以來,強調地方政府不能干預香港事務,造成內地一廂情願地規劃,向港人作出合作建議,卻聽不到特區政府或港人主動提意見。一直以來,香港雖然對「改革開放」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是靠香港人的積極投入,很多時候就缺乏政府撐腰及關懷、政策的保護。

 其次,內地重視大企業的態度既影響了內地的民營企業發展、不能激發內需,同樣也影響香港中小企往內地發展,影響內地省市縣取得引進外資及管理經驗的機會!

 特區政府臨時以旅客不能從事經濟活動為由,打擊「水貨客」,短暫而言可能奏效。可是「水貨客」不會絕跡,只是內地客的機會由港客取代而已!

 「水貨」在香港這個自由港不是犯法。只是對內地而言可避免交關稅,賺取差價。因此,「水貨」是內地的問題而不是香港的問題。那就要從內地的海關及口岸等各部門把關了。香港可以做的只是加強管理秩序。除非容許香港及內地建立協商渠道,訂定更仔細的入境證分類及監察程序,否則仍未能解決問題。

相關新聞
立法會議員宣誓「玩洁v對社會影響極壞 (2012-10-12) (圖)
建立香港與內地協作的健全機制 (2012-10-12)
西座內望:反對派三大板塊整合已經完成 (2012-10-12)
政治阿Q宣誓醜態百出 (2012-10-12)
反國教意欲何為 (2012-10-12)
公用事業加價要小心處理 (2012-10-12)
梁愛詩提出的問題切中肯綮 (2012-10-11) (圖)
特區與內地政府合作功能急需加強 (2012-10-11)
黃毓民不效忠「香港特區」有什麼資格當議員? (2012-10-11)
大學排名與香港亞洲教育樞紐之夢 (2012-10-11)
教而誅之 方顯正道 (2012-10-11)
公民黨有麻煩了 (2012-10-11)
謝長廷「開展之旅」帶動綠營與大陸交流 (2012-10-10) (圖)
將橫琴打造為粵港澳文化緊密融合示範區 (2012-10-10)
自留地:嚶其鳴矣 求其友聲 (2012-10-10)
政經多面體:泛政治化阻礙政府施政 (2012-10-10)
海難見真情 港府效率高 (2012-10-10)
慎防反國教白色恐怖延續 (2012-10-10)
縱論香港:梁振英果斷妥善處理海難 彰顯急民所急施政理念 (2012-10-09)
龍聲飛揚:「反國教」蛻變令人擔憂 討論不應變「二元對立」 (2012-10-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