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汶羽 民建聯副發言人 觀塘區議員
近日,九巴公司指出有很多路線因鐵路發展關係而出現虧損,而欲重組巴士路線,以維持競爭力,但又常被區議會反對而未能成事。因此,九巴公司只能申請加價,以保持回報率。
筆者服務的選區在九龍灣半山上,距離港鐵站有15分鐘的路程,但九巴公司均一直不願提供應有的服務,至下月才有第一條全日制的巴士線。但這個三萬五千人的人口區,已由入伙至今,等了兩年有多。九巴常持的理由是資源有限,要透過路線重組方能提供新的服務,但簡單地說,這是一個公共服務機構應負的責任嗎?
政治現實上,豈有區議員願意接受九巴公司提出的路線重組,要某區居民因取消某條巴士線而要先坐一條路線的巴士再轉乘另一條巴士路線方能到達目的地。區議員又怎向居民交代?
要解決這個路線重組的困局,運輸署及九巴要有商有量,要提供一個真正為民,居民能接受的方案,才有機會成事。九巴要取消某條巴士線,是因為載客量低,用容量大的巴士去服務少量乘客,致使入不敷出。運輸署為何不用專線小巴取代低使用量的巴士呢?專線小巴的候車時間較短,車資與巴士的差不多,居民要求的是點到點的服務,巴士與小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政府現以鐵路系統為先的原則,去處理香港的交通運輸網絡。筆者相信政府是時候要檢討鐵路、巴士及專線小巴的定位,才能整頓現時過時、雜亂無章的交通網絡。
簡單地說,鐵路系統的定位當然是清晰的,作為每天最大載客量的交通工具,是香港交通網絡的骨幹。巴士與小巴的定位應該相近,均是提供點到點的服務,去補充港鐵的不足。至於巴士同小巴的分野就應以載客量為界,巴士為主,小巴為副,路程較短、乘客量較低就應以小巴為主,路程較長、乘客量較高就應以巴士為主。
只有清晰的定位分工,巴士及小巴才能互相補助,而不是互相競爭。互相競爭的最後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筆者希望運輸署盡快檢討各種交通工具的定位,以確保他們各展所長、互補不足,共建多贏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