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PONP」二次合成「相中畫」藝術首創者李楚洳。攝影:劉國權
文:Jasmine
李楚洳(Samantha Li)是「P ON P」二次合成「相中畫」藝術的首創者,她很年輕,但已醉心攝影及油畫創作多年。作為「賽馬會鯉魚門創意館」苗圃計劃首批藝術工作者之一,她對藝術創作有著滿腔熱誠,並活躍地參與本地藝術活動,推動藝術文化發展。在我們欣賞她這一系列想像「如動物生活在人類世界中進化」的「P ON P」作品之際,也不妨近距離走近這位美麗女孩年輕的創作世界,來聽一聽她的創作心得,以及她怎樣將攝影與油畫兩種自己同樣鍾愛的藝術,結合一處,令「相」與「畫」渾然一體。
「P ON P」(Painting on Photo)「相中畫」怎樣結合攝影和油畫兩種藝術形式?
李:我從小就喜愛藝術,尤其攝影及油畫,因為攝影可以留住親身經歷的難忘時刻,而油畫就可以令想像變成實體。「P on P」顧名思義,結合兩者。我嘗試將自己眼中的「影像」和內心的「想像」聯繫起來,探索「真實」與「虛構」之間的關連,帶給觀眾「相中有畫」的意境。首先選擇一張或多張拍攝時已經「有感覺」的照片,運用電腦技術處理,按自己心意或合併多張相片,或調校一致的角度、光暗,再將合成相片打印在油畫布上,最後以油畫把內心的「感覺」和「想像」描繪出來,我利用黑白強烈對比豐富的色彩,產生有趣的視覺效果。
這種二次合成的藝術創作,過程中我遇過不少的困難。有一幅相是幾隻小猴子在玩手指,我就覺得它們在玩「i產品」,於是嘗試將手提電腦相片和猴子相片合成,但卻比我想像中困難,因為兩張相的視角、光暗都不同,要作調整才能表達完整的意念。
這一次系列作品中表現了哪些主題?
李:「P ON P」系列裡,百分之八十的主角都是動物。動物與人根本就有密切的關係,二者又異常相似,所以畫作嘗試描繪「動物生活在人類世界裡」。如畫作裡我繪描了幼獅們開心地追逐玩具車、鴕鳥戴著耳筒落力地歌唱、長頸鹿在化妝……這些彷彿都令動物生活「文明」起來。
我亦想帶出人類與動物世界的比較。動物感情的流露十分真摯,每個眼神或肢體語言所表達的,都是最真實的感受,沒有經過猜度或計算。但相比人類世界,人與人的關係愈來愈疏離,就如在地鐵內大部分人都只顧低著頭玩智能手機,若手機沒電了,視線便不知要放哪裡。同枱吃飯的朋友,甚至要以What,s App溝通。如果我們習慣了利用社交網絡得悉朋友甚至親友的近況,隔著虛疑網絡,隔著經過「深思熟慮」的對話,那麼我們又怎能感受對方的感情?
未來的創作會有怎樣的方向?
李:在21世紀,我們應該利用電子科技拓闊我們的創意,創製出更多有趣的作品,令藝術世界更加多彩多姿。所以我會繼續「P ON P」創作,希望能令更多人認識此藝術形式並開始創作自己的畫作。而我大部分的畫作靈感都來自日常生活中,就如我的「鳥籠系列」,想表達在香港社會,許多父母都是「直升機家長」,過分放大「給孩子最好的」這個信念,凡事都說一切是「for your own good」,幫孩子決定一切事情,什麼都不敢又不想放手讓孩子去試去闖。但往往弄巧成拙,父母的過分照顧,反令孩子不懂得自我照顧,又或令孩子容易出現情緒問題。這些既不是父母也非孩子想要的結果。我想繼續以社會議題創作,嘗試引起更多觀眾的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