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重慶市福利院的近100名孤殘兒童和愛心家長爭相在寄語十八大的留言欄上寫下對祖國祝福的語句和自己的願望。資料圖片
當改革再次走到關結點之際,中國即將迎來新老交替的中共十八大,對今後五年乃至十年的重大方針、政策作出佈局。隨著近年來經濟減速、社會貧富繼續拉大,民眾權利意識覺醒,輿論要求改革攻堅的呼聲正空前高漲。此間北京專家認為,享受了三十多年經濟體制改革紅利的中國,若想突破改革過程中的瓶頸,必須進一步加快作為上層建築領域的政治體制改革。中央當以十八大換屆為契機,大幅度推進以實現「社會公正」為核心的政府改革,擴大執政黨黨內民主,遏制權力腐敗、縮小社會的貧富分化,防止社會矛盾與問題的持續發酵,從而助力實現經濟的二次飛躍和社會的成功轉型。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教研部教授汪玉凱對本報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但政治體制中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還沒有解決,同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廣大民眾的期望相比,政治改革的力度明顯不夠。目前,不少人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深感憂慮,而這些問題,都與公共權力的不當行使和運用有關。
財富分配不公 社會失平衡
首先,利益失衡。整個社會的利益失去整體平衡,表現為三大差距在加大: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財富在源源不斷地向三個方面集中:從社會和政府看,財富向政府集中;從勞和資看,向資方集中;從普通行業和壟斷行業看,向壟斷行業集中。
二、權力失控。全國黨政公務人員一共有五級政府,權力鏈條非常長;黨政公務人員每人都掌握一定的公共資源,都有一定的權力,若無有效的制度約束安排,不可能對權力形成有效約束的。
三、市場變形。市場被扭曲,有欺詐、坑蒙拐騙、假冒偽劣、壟斷,以及權力與資本結合等問題,在權力和資本相結合的市場經濟中,很多正常的經濟活動被扭曲了。
四、道德滑坡。中國有很深的傳統文化底蘊,但在拜金主義等思潮侵蝕下,社會的道德底線正逐漸失守。
他說,中國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需要更加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這就要求在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積極穩妥推進作為上層建築領域的政治體制改革。
增公權力監督 防以權謀私
專家普遍認為,在轉型期召開的中共十八大面臨多方面背景,國際形勢空前複雜,國內各領域改革仍處於「深水期」,社會矛盾凸顯,群體性事件頻有發生,此外還爆發薄熙來案等政壇突發事件,引發了海內外的極大關注及輿論震動。這令中央高層進一步認識到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思考如何更有效加強對公權力的監督,把黨內監督與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以及個體道德約束有機結合,避免權力濫用和以權謀私。
今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7.23」講話,強調必須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汪玉凱認為,這為十八大的召開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相信十八大報告將確定未來五年整個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預料會對如何進一步推進政改作出整體部署。
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教授許耀桐受訪時表示,政治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有序前進。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將是致力於建立健全市場經濟深層次需要的改革,它最終要確立起科學、民主、自由、文明、法治、充滿活力、能使社會穩定、持續發展的政治體制。
他指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中共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項原則。在三項根本原則絕不動搖的前提下,政治體制改革料涉及多領域,即:黨政關係改革;人大制度改革;政協制度改革;行政體制改革;選舉制度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決策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制約和監督體制改革;基層治理改革和發展人民民主;執政黨自身改革和發展黨內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