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一位台灣移民到溫哥華的女友十分喜歡旅遊,經常到不同的國家旅遊。有一次,她準備到秘魯,上網搜集資料時,意外地看到當地一個慈善網站呼籲旅客:「多帶一箱衣物或玩具給當地貧窮的家庭或孤兒院」,她覺得這個構想很好,於是便上網去找尋她第一站利馬一帶的孤兒院資料,並與他們聯絡上,確定他們所需,然後向同事收集了一大箱衣物及玩具。她甫抵埗便到了郊區的孤兒院,旅途的第一站,她看到了一個個快樂而滿足的孩子笑臉!
從那時開始,每年長假,她每到一地方旅遊之前,必先行聯絡當地的孤兒院,為他們做一些義務工作。她到過厄瓜多爾的幼稚園去看護幼兒;到西藏的小學及菲律賓的山區小學教英文;到墨西哥為街童中心準備午餐;到肯尼亞愛甚滋中心照顧愛滋嬰兒。
年前,她傳來喜訊,找到好歸宿,蜜月地點就是西藏。她要與新婚夫婿一起做義工,除秉承她的義工旅程,也為與孤兒朋友分享她生命的重要階段。這位女友身體力行,把內心堅持的愛帶到世界各地,實在令人欣賞。
到外地做義工,我也在印度加爾各答德蘭修女的慈善中心,看到幾位來自香港的女孩子,有些貢獻出僅有的幾天大假,有些則留下好長一段時間,同樣令人佩服。
香港人十分喜歡旅遊,每逢假期總會把握機會到外遊玩,有些人一年起碼一次去玩樂。甚至中學生也會結伴外遊。若能把這種旅遊與義工的精神結合在一起,實在十分有意義。遊覽一個國家,就是為了解當地的人民、風俗及現況。一地的繁榮及風景當然令人嚮往,若作為旅客能為當地人做點有意義的事,旅遊的心情意義肯定會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