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走進沙灣 尋訪一代文豪舊日足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紀念郭沫若誕辰120周年

 「大渡河從西南流來,在峨眉山的第二個峰和第三個峰之間打了一個大灣,又折而向東北流去。因此我的家所在,就名叫沙灣。」這是郭沫若在《峨眉山下》對家鄉的描述。郭沫若誕辰120周年前夕,記者走進沙灣,尋覓郭老遺留在家鄉的足跡,觸摸一代文豪的思想和情懷。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冬、李兵 四川沙灣報道 圖:樂山市沙灣區宣傳部提供(部分)

母親教誨 種下文學種子

 洶湧澎湃的大渡河,從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嶺奔騰而出。在距樂山西南約40公里的地方,衝出峽谷,由於受到西岸崖石阻擋,形成一片沙石堆成的沖積平原,取名沙灣,乃有「沙環灣繞」之意。

 郭沫若的家是沙灣場上一幢具有明清風格的小青瓦園林建築。它坐落在下場中段,坐西向東,背負綏山,瀕臨沫水,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由四進三井中式穿斗木結構和一個後院組成,共有大小房間36間,建築面積1158平方米。

 1892年11月16日午時(農曆9月27日),郭沫若就誕生在這裡。據聞郭夫人受胎時曾夢見一隻小豹子咬她左手的虎口,郭沫若乳名文豹由此得來。郭沫若屬「開」字輩,後來父母給他取名郭開貞。

 郭沫若幼年時影響他最大的是母親杜氏(1857—1932),她雖從未上過學,卻耳濡目染識得一些字,能暗誦不少唐宋詩詞。郭沫若三、四歲時,母親就教他一些唐詩和兒歌。「翩翩少年郎,騎馬上學堂,先生嫌我小,肚內有文章。」這首兒歌郭沫若常記心間,曾稱其激發了他童年的學習興趣。母親杜邀貞是郭沫若的啟蒙老師,也是第一個給郭沫若施以文學藝術影響的人。

 家鄉山水的哺育,最終成就一代文學巨匠。

「沫若文化」 傳承在沙灣

 「郭沫若是從沙灣走出去的一代文化名人,沫若精神是沙灣人民的寶貴財富。」沙灣區委書記伍定說,保護和建設好沫若故里,是傳承沫若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沙灣未來發展的時代選擇。

 沿著大渡河畔而行,一排排「人字頂、坡屋面、灰白牆、花格窗」的房屋映入眼簾,牆面上融入「文豹出山」、沫若書法、儒家「仁、義、禮、智、信」等元素,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城區文豹街郭沫若故居所在地,穿過正在建設的牌坊,進入一條由明清建築排列而成的小街,街道兩旁剛建成的仿古廊簷和著翹角飛簷、蓮花柱、鏤空窗欞,讓沫若文化符號更加突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剛剛建成的郭沫若紀念館。紀念館共分為「君自沫水來、國之棟樑柱、文藝新創造、史學開鴻篇」四個主題單元,採用文物、圖片、大型多媒體虛擬場景等表現手段,真實再現郭沫若偉大的一生。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有機融合,使「沫若」文化有了更多精彩的看點。

 郭沫若紀念館、沫若文化苑、郭沫若故居、沫若國際大酒店……一個個特殊的「沫若」文化符號,彰顯著沙灣深厚的人文情懷;郭沫若電視劇、《少年沫若》音樂劇……一件件經典的文化藝術作品,讓「沫若」文化變得有血有肉。

誕辰120周年 各方齊慶賀

 11月16日,是郭沫若誕辰120周年紀念日。作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唯物史觀史學的先鋒、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他為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化立下不朽功勳。

 據悉,郭沫若誕辰120周年之際,郭沫若故里沙灣將舉辦郭沫若紀念館開館儀式、郭沫若國際學術研討會、大型主題文藝晚會、郭沫若誕辰120周年戰略合作暨投資促進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屆時將有來自德國、韓國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和友人共同緬懷一代世界文化名人。

 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文聯、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將共同發起舉行郭沫若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暨第四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大會。屆時,將有一批郭沫若著作與研究成果的圖書也將在紀念活動期間與讀者見面,其中包括郭沫若早期詩歌書信集《敝帚集與遊學家書》、郭沫若手稿本《李白與杜甫》等。11月11日至19日,在勞動人民文化宮還將舉辦「紀念郭沫若誕辰120周年全國書畫邀請展,展覽不僅有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的書法作品,還有歐陽中石、劉大為、馮遠、張海、劉文西等一批書法名家創作的新作。

相關新聞
走進沙灣 尋訪一代文豪舊日足跡 (2012-11-14) (圖)
郭老與《香港文匯報》的緣份 (2012-11-14) (圖)
郭沫若少年軼事 (2012-11-14) (圖)
人物簡介 (2012-11-14) (圖)
創意好生活系列(二) (2012-11-12) (圖)
從價值到產值 台灣文創的泥土香 (2012-11-12) (圖)
創意趴趴走 (2012-11-12) (圖)
JCCAC自創市集 開文創風 (2012-11-12) (圖)
創意好生活系列(一):環境小農體現城市價值 (2012-11-05) (圖)
香港農業發展緩慢 (2012-11-05)
現場直擊 (2012-11-05) (圖)
反璞歸真 享受梅園美好 (2012-11-05) (圖)
生機無限 種出仁心之米 (2012-11-05) (圖)
四時花開 養出漂亮花瓣 (2012-11-05) (圖)
漫步中國海鹽博物館 細嚼鹽與人的「美味」關係 (2012-10-29) (圖)
煮海之歌 人文之鹽 (2012-10-29)
陸公祠中憶秀夫——追溯南宋名相陸秀夫 (2012-10-22) (圖)
青年人更需理性思考的精神 (2012-10-22)
脫新範 細說圖書事業的緣與愛 (2012-10-15) (圖)
離與恨——晚清知識分子的無奈抉擇 (2012-10-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