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價值到產值 台灣文創的泥土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台灣「文化部」部長龍應台。

 上個月中,2012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在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舉行,從生活用品的新設計到傳統品牌的再創新,展示出台灣文創的方方面面。月末,台灣「微光生活綠市集」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外的露天廣場上露面,造型精緻又有原始味道的手作品、充滿情感的二手雜貨舖、從愛護地球理念出發的手工皂、將設計與公平貿易原則相結合的本土品牌……每個創意背後都透出微光,那是台灣獨特的人文溫情。

  走訪文博會時,記者曾專訪台灣「文化部」部長龍應台,問龍應台台灣文創的最大特色是甚麼?她說,其實就是一種泥土的感覺。那種貼近泥土的情感與價值,也正是香港可向台灣借鑒的地方。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龍應台說,香港與台灣,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有很多值得互相學習的地方,其中一種台灣有而香港比較缺的特點,就是「泥土的感覺」。「台灣的生活方式和思維內容都比較貼近泥土。」她舉了一個例子,某次她在台東邂逅了一家小店,裡面所賣的帽子漂亮得不得了,一點不輸給巴黎香榭麗舍大街上的時裝店。做帽子的女孩原來是一個外科醫生,辭掉工作回到家鄉開了這麼一家小店,原本用來縫心臟的手,現在縫起了帽子,怡然自得。「泥土在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中是很重要的元素,泥土會給你很大的感動力量。」龍應台說,「但是台灣一定要和香港學的,是它的工業精神。從泥土出來的創意和情感,是價值,但是怎麼把這價值變成產值並進入市場,需要在中間打造非常多的產業鏈,這種產業鏈需要管理、數據、市場調查、行銷手段……這些香港比台灣要強很多。」

 沒有完善的產業鏈,文創經營者也許永遠只能在花東開家小店,希望像英國那樣將文創產業的產值變成其GDP中的一大板塊,也只能是遙遠的夢想。對龍應台來說,年輕人選擇開間特色小店,過自在的慢生活,這是他們的個人選擇,但政府要做的,是提供可能性,讓他們可以選擇投入更大的項目中,讓價值有機會轉化為產值。

阿原肥皂的成功

 將泥土的價值轉化為產值,台灣著名的本土品牌「阿原肥皂」大概就是最好的例子。2005年,阿原肥皂的創辦人江榮原創辦阿原工作室,開始以台灣草藥為素材自製手工肥皂。剛開始的一年多時間,工作室面臨如何向社會推廣手工皂的難題,幾乎是舉債度日。在他的堅持之下,阿原肥皂逐漸建立口碑,工作室不斷擴大規模,2007年,阿原更在陽明山公園內開闢了自家農場,採用自然耕種法,為肥皂提供新鮮的草藥原料;2008年更成立藥草研發中心,進一步提升產品。120萬元新台幣開始的小工作室,今天已發展成產值逾6億元新台幣的產業。對自身核心價值「關懷自然,珍視人情味」的堅持,加上對包裝設計、行銷手段、品牌形象的精確掌握,成就了阿原的成功故事。

 「他賣的就是泥土,是感覺,然後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龍應台說,文博會剛開幕,就已有來自德國的買家向她詢問,表示對阿原的產品印象深刻。而位於銅鑼灣的香港誠品中,也設有阿原的專櫃,開業初期常常被逛書店的人圍得水洩不通,工作人員忙進忙出不斷補貨,簡單天然的「泥土味」也打動了無數香港人呢。

創意產業很新潮?

 在文創博覽會中,也隨處可聞「泥土香」。現場所見,文化產業的體現內容,既有各種新穎的生活類產品、依賴高科技研發的新物料,也有從傳統產業中生發而出的新創意——百年老店的鳳梨酥換上嶄新的包裝設計,一樣成為最新潮的伴手禮。「我們總以為創意產業是當代的創新詞彙,其實在古老的時候,種葡萄的人會把它釀成酒,變成各種品牌,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美食方式,葡萄不是一個最古老的文化創意產業嗎?我們的豆腐和醬油,也正在那裡等著我們的創意去開發。」開幕式上,龍應台如此說。

 台灣領導人馬英九也表示,創意產業不僅可以存在於傳統產業的分類中,也可以存在於農業與漁業之中,就拿鯉魚來作例子,一條鯉魚不論怎麼烹調價值也有限,但位於雲林的一家公司,可以通過生物科技與其他技巧,養殖出客戶希望的顏色和斑紋的錦鯉,價值立刻增加幾千倍。「文創產業是很重要的創造價值的產業。」馬英九說,「只有開放的社會才有足夠奔放的創意,只有在自由的社會中才能夠有大膽的想像。台灣正是這樣的地方。」

文創產業 大就是好?

 現在各地政府都大力推廣文化創意產業,內地的一些大城市,由政府領頭,每年都有數個耗資驚人的文化大項目「上馬」。但文化產業是否只局限在如何打造大型文化區或打造精品文藝項目等「大」搞作上呢?未必。台灣的經驗告訴我們,小巷弄中自然生長起來的特色文化與創意生活方式,一樣可以為社會注入鮮活的力量。在台灣文創博覽會中,不僅可以看到走出台灣、已在國際上打響名號的文創品牌,如法藍瓷或琉璃工房,更可以看到許多年輕人所帶來的創意產品。這些聚集了年輕創作者的小工作室,平時往往藏身於台灣的各個小街中——永康街與龍泉街所組成的康青龍文化區,聚集了小藝埕、民藝埕、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等藝文空間的大稻埕老街區……吸引了許多背包客前往散步「尋寶」,每個轉角似乎都有驚喜。正如馬英九所說,這些規模不大但非常有創意的小店散發出迷人的光芒,是台灣觀光業發展的一大功臣。

 文創產業不同於傳統的製造業,不只是製造產品那麼簡單。創意的生發需要相對寬鬆的環境,需要自在的空氣與自由的表達權力。文創產業也不僅僅局限在藝術、數碼、設計行業中,在未來的社會中,它可以成為為任何產業加分加值的重要元素。香港有著完善的商業系統與產業鏈,如何將此優勢運用在文創產業上,又如何打造更寬鬆的社會環境,「歡迎」每一個好點子的產生和自由生長,將是政府需要仔細考慮的課題。

相關新聞
創意好生活系列(二) (2012-11-12) (圖)
從價值到產值 台灣文創的泥土香 (2012-11-12) (圖)
創意趴趴走 (2012-11-12) (圖)
JCCAC自創市集 開文創風 (2012-11-12) (圖)
創意好生活系列(一):環境小農體現城市價值 (2012-11-05) (圖)
香港農業發展緩慢 (2012-11-05)
現場直擊 (2012-11-05) (圖)
反璞歸真 享受梅園美好 (2012-11-05) (圖)
生機無限 種出仁心之米 (2012-11-05) (圖)
四時花開 養出漂亮花瓣 (2012-11-05) (圖)
漫步中國海鹽博物館 細嚼鹽與人的「美味」關係 (2012-10-29) (圖)
煮海之歌 人文之鹽 (2012-10-29)
陸公祠中憶秀夫——追溯南宋名相陸秀夫 (2012-10-22) (圖)
青年人更需理性思考的精神 (2012-10-22)
脫新範 細說圖書事業的緣與愛 (2012-10-15) (圖)
離與恨——晚清知識分子的無奈抉擇 (2012-10-15)
「ThinkPlus2012」精英匯聚 思想者的反思與實踐 (2012-10-08) (圖)
當代藝術的人文情懷 (2012-10-08)
敦化刀畫素描 巧奪天工 造化萬千 (2012-10-01) (圖)
顧毓琇百餘件文物 捐贈中國現代文學館 (2012-10-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