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樓
反對派媒體依然在特首的「僭建」問題上糾纏不放,大呼梁誠信破產,更開始對政務司司長進行攻擊。不難看出,反對派正在通過一一打垮高官的公信力,讓市民以為政府的核心價值體系正在逐步瓦解。一個無公信力的政府,推出任何政策,都會遭到社會反對。這樣,民生和經濟政策通不過,梁班子自然無法提高民意支持度,這個結果正中反對派下懷。若果真至此,最終受害者還是市民本身。
香港和新加坡都曾經是世界公認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前者的人均GDP曾經在「四小龍」中名列第一。但如今,新加坡人口沒有香港多(前者530萬人,後者700多萬),面積沒有香港大(前者600多平方公里,後者1100多平方公里),GDP卻超過了香港,在全球竟然排名第38;人均GDP(49,271美元)不僅遠超香港(3萬多美元),而且超過美國居世界第13位;9成公民擁有自己的物業,公共房屋佔總房屋量的85%,失業率超低,甚至有大量的外國勞工與外國專家在新加坡工作。主要原因是什麼?舉世公認,一是經濟發展得好,二是政府的民生政策好。有鑑於此,梁振英政府確立了主攻經濟民生的執政策略,這在普羅市民拍手叫好的同時,卻令反對派擔驚受怕。反對派一直以民生議題作為手中的牌,民生牌若是被政府先出了,反對派便無牌可出。所以反對派一邊對梁振英推出的民生政策「咬文嚼字」、處處拉布,一邊拚命炒作意識形態的議題。
反對派心裡很清楚,如果梁政府靠民生和高效執政贏得民意,那麼梁在2017年普選特首時勝出的機率便很大,這樣的話,反對派就沒有翻身機會了。所以反對派的議事日程上最關鍵的一項,就是打壓梁的政府民望,而且要趁早。大家看到,反對派在梁未上任時就開始部署攻擊。「共青團殺入候任特首辦」是第一招,隨後而至的是「僭建」,兩者攻擊的都是意識形態,前者散佈「紅色」治港及威脅香港自治論,後者散佈「誠信垮台」及摧毀核心價值論。反對派精心策劃,在梁就任前一周爆出「僭建」醜聞,讓市民慢慢消化,累積反對情緒,等到國家領導人六月二十八日到港時,便可以看到報紙的頭版頭條上寫著 「誠信破產」。
反對派在梁未上任時就部署攻擊
雖然 「共青團」事件之後,梁在選班子的時候格外小心,比如避免「紅色」背景,比如確保無利益衝突和無「僭建」,然而,即使如此,新班子終究還是紛紛落入反對派搜集的「黑材料」陷阱。七月一日剛宣誓,第四天就拿行政會議召集人開刀,轟其召集人身份與平機會主席身份有衝突;第五天爆發展局局長與同事互租單位住,騙取政府租房津貼。新班子上任12日,發展局局長被迫辭職,「梁僭建」和「身份衝突」繼續在媒體上燒,反對派一手製造出「政府一片亂局」的景象,更趁機散播「梁下林鄭上」的謠言。
新班子甫上任,難免有需要磨合之處,而且大多市民是願意給予新班子空間和時間的,但反對派怎會放過打擊政府的機會?他們盡一切辦法打擊梁班子的執政能力、內部統籌協調能力以及公信力。比如借「德育與國民教育科」質疑教育局局長的能力,更在意識形態上做文章,指「強推國教科」是顛覆香港的核心價值。「反國教運動」起初的發起人是一些家長和師生,他們的出發點是單純的。然而,由於該運動逐步升溫時正值立法會選舉前夕,反對派擔心,梁政府推出民生政策會讓建制派在立法會選舉中贏得基層和中產支持,於是對「反國教運動」推波助瀾,精心布局,隨著選舉日的逼近,讓整個運動不斷升級,最後在選舉日前晚達至最高潮。市民走出來反政府,高喊「梁振英下台」,轉移市民對民生政策的注意力,這就是反對派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政府施政難 市民最受害
近來,反對派媒體依然在特首的「僭建」問題上糾纏不放,大呼梁誠信破產,更開始對政務司司長進行攻擊。新班子上任以來的幾次民調結果都顯示林鄭的民意支持度最高,顯然,誰民意高,反對派就主力打擊誰。打擊手段依然是「意識形態」,指責林鄭包庇特首,消耗「誠信」。不難看出,反對派正在通過一一打垮高官的公信力,讓市民以為政府的核心價值體系正在逐步瓦解。一個無公信力的政府,推出任何政策,都會遭到社會反對,這樣,民生和經濟政策通不過,梁班子自然無法提高民意支持度,這個結果正中反對派下懷。若果真至此,最終受害者還是市民本身。所以,為了民生,為了香港的未來,莫被反對派牽著鼻子走,要給政府幹實事的空間。
攪亂經濟,攪亂民生,攪亂香港,拖住中國,一句話,「反中亂港」,這是反對派不會改變的宗旨,因為這是其外國主子交給他們的「神聖使命」。少數人別有用心,多數人不明就裡,外國人渾水摸魚,這樣的事情在當今世界比比皆是!(本文轉載自《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