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
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全票當選,說明他在內地有很高的人氣、很好的人緣。因此,最近筆者走訪了香港中資機構和中資企業的一些人士,這些人過去在內地都曾經在習近平工作過的地方受過他的領導,不少與他還有近距離接觸過。現將他們對習的印象撮述如下:
一、習近平是一個有長期基層生活經驗,在曲折磨難中經受過鍛煉的領導人,不是一些人說的甚麼「太子黨」形象。
習近平9歲那年,他父親習仲勳(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遭受政治迫害,開始了長達16年被審查、關押、批鬥、下放的歲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習近平因不甘忍受欺負,得罪了造反派,差一點被投進少管所。1968年底,習近平到陝西富平延川縣梁家河當了7年下鄉知青。那時的延安農村是「毛驢馱水牛耕地;煤油點燈粗布衣」,有時候甚至連飯都吃不飽。𡌺洞裡也沒有木板床,只有一盤土炕,很多人擠在一起。村民們回憶,當時習近平穿一件藍色的舊棉襖,農曆二三月,陝北冰雪初融,他常常捲起褲管、光著腳,站在冰水中打壩,手上磨得都是泡,但沒聽他叫過苦。2003年,習近平接受央視《東方之子》專訪時,回憶了那段歲月:「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幾乎沒有歇著。下雨颳風在𡌺洞裡鍘草,晚上跟著看牲口,還要去放羊,甚麼活都幹,到後來扛200斤麥子,十里山路不換肩。」當時在陝北農村除了每年夏天在村前小河洗上有數的幾次澡之外,一年四季幾乎再也洗不到澡,虱子、跳蚤等寄生蟲根本無法消滅。即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習近平也沒有忘記不斷讀書。受父親牽連,他入黨申請長期得不到批准,最後要拿到縣委會去討論。1973年,除了習近平,其餘一同來梁家河插隊的北京知青已經全部離開。而由於「家庭」原因,習近平被清華大學拒之門外,他在《我的上山下鄉經歷》一文中寫道:「那是一段非常孤獨的時期」。直到1975年,習近平才被推薦入讀清華大學,結束了7年的知青生活。
離開梁家河後,習近平也沒有忘記那裡的人。村裡的老鄉有困難找他,他都會幫助,曾自己掏錢給梁家河的村民治病。因此習近平不是「溫室裡長大的花朵」,也不是一些人所說的「太子黨」形象,而是在苦難逆境中奮起的硬漢子。
二、習近平是善於抓宏觀、抓戰略、抓大事,同時非常注重苦幹、實幹的領導人,兼有周恩來的「舉輕若重」和鄧小平的「舉重若輕」風格。
不少人向筆者舉的事例,就是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他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提出了推進浙江發展的「八八戰略」,包括:1、進一步發揮浙江的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動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3、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塊狀特色產業優勢,加快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4、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5、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6、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山海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努力使海洋經濟和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7、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環境優勢,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法治建設、信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8、進一步發揮浙江的人文優勢,積極推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八八戰略充分體現了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超前性,又反映了他作為一個黨委主要負責人善於抓宏觀、抓戰略、抓大事的領導風格。
在發展戰略、大政方針制定之後,習近平就非常注重苦幹、實幹。他常說做領導的一定要做到講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講實情,就是講事物的本來面貌,講真話的前提是要能聽真話。在能夠聽真話的人面前才願意講真話。出實招,就是要不提不切實際的口號,不做不切實際的事情。辦實事,就是要求從點滴入手、從具體事情做起,力戒空談。求實效,就是要狠抓落實,不抓則已、抓則必成,做出實實在在的業績,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最近他又特別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制定了八項規定,包括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範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體現了他一以貫之的真抓實幹的領導品格。
三、習近平來自基層,痛恨貪腐,是一個非常重視廉政建設的領導人。
習近平主政浙江時,曾經署名「哲欣」在《浙江日報》頭版「之江新語」專欄撰寫過232篇短評文章,其中專門談論廉潔和反腐的短評有6篇,分別是《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對腐敗多發領域要加強防範、關口前移》,《懲防並舉、莫把制度當「稻草人」擺設》、《要「幹事」,更要「乾淨」》,等等。
習近平在赴上海就任市委書記的履新大會上發表就職感言時強調:「反腐倡廉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堅持不懈抓下去,反腐倡廉要突出重點,尤其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教育和作風建設。」為了保證上海良好的發展環境,習近平在各種場合特別強調反腐的重要性。他告誡領導幹部,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始終不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確保「大道」不偏離,「小節」不喪失。
習近平在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三天兩提反腐。他說道: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盪、政權垮台,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習近平的談話用語生動形象,引用民眾常用來互相嘲笑的「缺鈣」,既透露其貼近民間與務實的作風,也表達出堅定的反腐信念。
四、習近平是一個既講團結、又講原則的領導人,不古板、不滑頭。
習近平接受《中華兒女》專訪時稱,從小父親就給他講團結的道理,2003年7月他在一家報紙上發表了《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一文,指出「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凝聚力、也出幹部,這說明團結是何等的重要」,「每個領導幹部都要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同志,正確對待組織,對有些事拿得起、放得下,豁達一些,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他在《求是》雜誌上撰寫的《用權講官德交往有原則》指出,領導幹部與普通人一樣,也有人情交往。身為領導幹部,要警惕個別人的所謂「感情投資」和形形色色的「公關」,對那些別有用心的「朋友」不能「心太軟」,應該當斷則斷,更不能把那些歃盟結義、哥們義氣、愚昧迷信等社會陋習帶到黨內生活中來,帶到實際工作中來。
五、習近平是一個非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領導人,他能寫一手好文章。
早在陝西插隊期間,習近平就很注重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他帶領社員打出全省第一口沼氣池。這一經驗在全縣推廣,他因此被評為延安地區先進知青。
不管是在福建、浙江還是在上海,習近平都會組建專家顧問團,請各行各業的專家人才出謀劃策,經常和社科院、科學院的專家學者探討學習。他在浙江任職時化名撰寫了數百篇短小精悍、生動雋永的雜文。在上海任職時,鼓勵報社總編、有關領導要親自動手,以通俗易懂、入情入理的文筆講解政府政策意圖。2012年8月21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8屆大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習近平致辭結束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主席羅伯特.威廉姆斯準備上前握手祝賀,不慎將眼鏡掉在地上。習近平發現後主動俯身撿起眼鏡送還威廉姆斯,兩人再次親切握手。人們讚揚他俯身撿起的不只是眼鏡,更多的是對專家人才的尊重和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