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僑商聯合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現場。
——許榮茂掌中國僑商聯會 做內企「走出去」橋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曉雪、高麗丹 北京報道)2013年1月8日,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當選第四屆中國僑商聯合會會長,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發表就職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源潮、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中國僑聯主席林軍出席。許榮茂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深知責任重大」。他指,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為此,僑商需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助力中國經濟建設,為構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自中國僑商聯合會成立10年來,在搭建平台、維護權益、參政議政、海外交流、促進商會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國家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建設等各方面成果顯著,僑商群體亦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縱觀歷史僑胞作用重要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廣大僑胞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投資創辦的企業約佔中國外資企業總數的70%,投入的資金約佔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0%,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前行和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許榮茂如是說。
他表示,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源潮所言,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為廣大僑商參與祖國建設、發展自身事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希望廣大僑商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希望僑商會能靠誠心服務,成為受廣大僑商信賴的僑商之家。
這是擺在新任會長許榮茂面前的艱巨任務和挑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深知責任重大。」許榮茂誠懇地說。在他看來,十八大的號召也為僑商提供了難能可貴的發展機遇,為僑商事業的創新轉型開闢了廣闊空間,僑商具有分布海內外,與國際先進理念結合緊密等特點和優勢,同時,僑界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繫廣泛,僑商企業應從自身做起,並積極影響其他企業,調整投資方向、優化投資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爭取更大商業話語權
作為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和窗口,僑商群體一直是中國實現「走出去」戰略的排頭兵。許榮茂認為,當前中國正由「製造工廠」轉變為「智造工場」。他指出:「僑商團體更應該走在智力輸出前沿,鼓勵僑商會員企業參與到高附加值產業的國際競爭當中,成為中國提升國際市場地位、爭取更大商業話語權的排頭兵。」
在許榮茂看來,結合「走出去」戰略,僑商會將鼓勵內地有實力的民營及國有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與僑商僑企在新興產業領域合作,共同邁向國際市場;同時加強對新老僑商會員的相關培訓,在重大的貿易談判及糾紛中,給予幫助和支持。此外,更要積極完善為社會各界僑商組織、會員「走出去」服務的後勤保障工作,使僑商的「鼻子」更靈,「腰桿」更硬,「步伐」更堅定。
建美麗中國 各界需努力
對於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的「中國夢」,許榮茂頗有感觸。他表示,構建「美麗中國」,需要僑商的積極參與、需要社會各界的不斷努力。僑商會作為全國性的僑商組織,應積極利用自身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建立健全政府與僑商溝通的快速通道,組織引導僑商會員參與到經濟建設、社會和諧的方方面面,為國家的安定繁榮及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為「中國夢」的實現傾盡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