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影響舉足輕重 憂無法與華交流
英國文化協會前日表示,中國前年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英國未來經濟有重要影響,但提供漢語課程的英國學校卻太少,警告下一代的競爭力將受到衝擊。
協會和滙豐銀行近日對英國教師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3%小學及9%中學有提供漢語課程,另有2%學校甚至表示已停止教授漢語,僅1%計劃開設漢語課程。根據官方數據,去年只有2,541名學生報考漢語GCSE考試,少過2010年的3,650人,但去年報考西班牙語的GCSE學生卻多達72,606人。
漢語難學 資助聘母語教師授課
協會總裁戴維森表示,英國未來的繁榮很大程度取決於國民與其他國家的交流,當中中國的影響力更是舉足輕重。他指出,雖然普羅大眾以為英國越來越多學校開設漢語課程,數據卻反映此類學校的數目實際上不增不減,且整體數量太少。他擔心,英國年青一代倘無法與中國有效地交流,國家便會面臨落後的風險。
有教師表示,漢語課程在英國不獲普及,很可能是同業認為漢語太難。不過有中學生認為,漢語很有趣,只要習慣了閱讀漢字,便不會覺得深澀。
英國文化協會自2000年起,持續與滙豐推動英國的漢語教育,前日更舉行了第10屆中學生漢語演講比賽,以獎勵初學漢語的學生。兩間機構亦通過「漢語教學助理」項目,為英國的漢語教學提供協助,並聘請漢語為母語的教師進入學校授課;又在兩個地區開設漢語夏季課程,以及向約1萬間學校發放中國春節的教育訊息小冊子。
3/4僱主嫌畢業生不夠國際化
協會和全球思維智庫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英國僱主普遍看重應聘者在國際舞台上的技能,多過考試成績。不過有3/4僱主認為,剛踏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缺乏相關技能。 ■英國廣播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