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志明 浙江省政協委員
許多朋友都在論證香港存在深層次矛盾,從回歸後多次大規模的集會遊行來看,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主要體現在兩地文化、社會制度、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融合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協調甚至是對抗的情緒。
香港由港英時期沿用的一套制度,在回歸後繼續保存下來,並且在「一國兩制」下仍然如常運行並發揮效能,回歸15年來香港保持經濟增長足以證明這套制度對本港競爭力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實行的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民主協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通過嚴肅的民主協商方法,吸收西方民主法制智慧,通過明確法律,逐步溶化千百年來僵化封閉思想的毒素,喚醒沉澱了5000年的優秀文化。鄧小平說,中國需堅持學習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堅持科學社會主義,並指出資本主義國家亦在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經驗。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首相卡梅倫等西方領袖異口同聲肯定今天中國政治制度的成功因素,中國崛起有利於世界各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說,今天是進入多元化的好時代。
兩套制度取長補短
這說明世界是多元的,香港或內地的制度都各有優勢。然而,一些港人在享受好時代的成果時,卻不明白此成果是怎麼來的;有學者甚至感歎說,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何其艱難。他們都看不到兩大政治制度正在互補調和。
有人認為,港人向內地購買東江水,要感恩內地供應食水,那麼,港人吃不上內地牛肉是否就要「反華」呢?少數人鼓吹對抗主義,不接受連西方領袖都表揚的中國優秀智慧,少數極端分子更揮舞龍獅旗向「幻想中的敵人」宣戰,甚至淪落到靠造假誇大騙取信任,求得生計。不過,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實施既有資本主義制度,社會發展成熟,港人仍能在和平地表達意見,百家爭鳴。去年7月,反國教分子召集市民在政府總部前集會,最後以政府讓步和平結束;不少西方政治運動則以雙方流血犧牲,延續對抗。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說:「借鑒香港的資本主義經驗,有利於內地發展。」香港實行資本主義的同時,亦有利於發展內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種互補融合的目標只有一個:邁向共富社會。在可見將來,隨著兩種制度互補調和,兩地發展仍會更上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