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施榮懷表示,最難忘的是成功協助推動海外同胞參與世紀盛事——北京奧運。香港文匯報記者黃斯昕 攝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兩會報道組 黃斯昕)由北京市政協委員轉任北京市政協常委的10年來,施榮懷用心向國家建言獻策。如今,他「提升跑道」,踏上了十二屆全國政協香港委員的舞台。他在接受本報訪問展望這段全新的旅程時坦言,省市級政協工作僅限於當地發展,有別於全國政協在國家層面發表意見,他會更加戰戰兢兢地做好未來任內5年的職責,其中會特別關注製造業的內地發展,並推動香港積極投入到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及早參與「十三五」規劃的草擬,希望更好地發揮政協委員的「雙向功能」。
難忘推動海外同胞參建水立方
回望過去10年參與北京市政協的工作,施榮懷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令他最難忘的是成功協助推動海外同胞參與世紀盛事—北京奧運。
當年,國家領導人提出,要讓海外同胞共同參與北京奧運,並「拍板」同意由海外同胞出資共建水立方。為鼓勵海外華人參與,2006年,在施榮懷的牽頭下,香港中華廠商會主辦的「工展會」和北京奧組委合作,特設「工展迎奧運」主題專區,推廣「海外同胞出資共建水立方」活動。
在短短20多天的活動中,逾26萬名市民作出支持,成功籌得近300萬港元。施榮懷說,他有幸參與別具意義的「民間工程」,及投身到國情教育,感覺別具意義,「當年共建水立方工程非常成功,我更獲邀成為港人的代表,參與北京奧運會火炬傳遞。能夠參與跨世紀的國家大事,是我最滿意的其中一個工作」。
冀發揮政協委員「雙向功能」
踏上全國政協香港委員的新台階,施榮懷指,目前全國政協委員人數逾2,000個,即全國每60萬人有1個委員;但香港分散在政協各個界別的委員人數多達206名,即每3萬人就有1個委員,反映了中央對香港的重視支持,也說明了政協角色越來越重要。
他說,「政協在國家大政方針的參與度不斷提升,透過政協委員將國家新的想法及精神傳遞開去,做到『雙向功能』。(有人聲稱政協是『政治花瓶』)花瓶與否在乎你的取態及表現,事實上,政協是對政府的民主參與和監督制度。」
十一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日前在工作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發展是政協其中一項核心工作。身為廠商會會長,施榮懷最關注的是港資企業,尤其是製造業在內地的發展,正如自己當年也參與爭取勞動合同法、企業民主管理等政策,「作為實體經濟,始終要『一步一腳印』,我希望為製造業界爭取合理環境」。
他又認為,香港應借鑑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的經驗,及早參與「十三五」規劃的草擬,更積極爭取與內地的融合發展,特別是港澳與珠三角區的整體發展:「香港過去比較專注協助國家發展,現在是時候爭取香港與內地的積極融合發展。不融合當然可以,但香港一定會吃虧。」
個人努力獲認同 非憑父蔭
說到施榮懷,就不得不提其父親、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施子清。生於「政協世家」、被外界視為「富二代」,他坦言,父親確實給予他很好條件,特別是人脈關係的財富,很多前輩委員更「看著我成長」,但自己絕非「子憑父蔭」,而是憑著多年來的個人努力,創出了獨當一面成就,終獲得國家的認同,「別人始終會說:『我是某某某的兒子』。但今次獲任為全國政協委員,說明國家認同我在香港的服務貢獻,多過我與父親的關係」。
施榮懷強調,自己一定會時常警惕自己,要以實幹成績爭取大家認同,未來5年的任期內,他一定會更著緊、更積極,履行全國政協委員職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