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同學會否覺得,實驗室就像遊樂場,每一件實驗工具,從試管、本生燈、量杯到顯微鏡等都顯得新奇有趣,總想逐一試玩。筆者也不例外,在大學修讀醫務化驗時,對每次實驗都感雀躍,有時甚至沉迷得以自己的身體組織或體液作樣本,進行「額外」化驗,就容筆者在此與同學們分享一些「百厭事」。
記得求學時期,實驗室就像大觀園,筆者與同學經驗尚淺,各種樣本都感興趣,即便是尿液、痰,甚至糞便,大家都「勇者無懼」。只要有機會,甚麼都想化驗。
有天,筆者友人又拿了一小灘不知名樣本給大家化驗,看他露出不懷好意的笑容,大家都想應該不是甚麼好東西,但在好奇心驅使下,大家還是把樣本放到顯微鏡上細閱。
化驗神秘樣本 朋友大整蠱
一般而言,筆者從樣本的顏色、排序、花紋等去推斷,大都會約猜到各種樣本的來源,但這次看在顯微鏡下看來又看去,十數分鐘也看不出個究竟來,就連班中才子,翻來覆去以後也宣告認輸。友人哈哈大笑,並揭曉答案:原來是友人青春無限、臉上暗瘡樣本是也,說畢即遭同學們罵得連帶跑走。
於醫務化驗師而言,抽驗樣本有異當然不是好事,但對仍在學的學生而言,樣本異變卻是可遇不可求的學習機會。尤記得有一次於實驗課上,有位同學發現自己的尿液樣本竟驗出有細菌,但那同學看到異樣結果,卻不見得有何恐懼,反而興奮得手舞足蹈,似乎忘記了這個個案正是自己。
勿盲信書本理論 堅持求證
說到底,筆者並非鼓勵同學胡亂化驗樣本,只是想藉此告訴同學,醫務化驗就是這麼的一回事,實驗用的樣本往往是提取自周邊的事物,只要同學敢於嘗試,什麼也可以成為實驗的樣本,有時在「遊戲」中,反而啟發新的想法,並累積寶貴的經驗。
因此,有意修讀醫務化驗的同學,應時刻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及求知慾,勇於提出疑問:「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真的?」不要只盲目相信書本的理論,而應事事求真,堅持求證。 ■東華學院醫療科學學系一級講師胡永基
(標題與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