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淑嫻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肉類成分快速鑑定新技術。龐嘉儀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龐嘉儀)早前歐洲牛肉及豬肉產品被檢驗出含馬肉成分,再次引起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教授鄭淑嫻及其團隊,近日成功研發只有郵票大小的檢測試紙,可同時鑑定多種肉類混合製成的食品成分,需時比現有鑑定方法縮短八成,且成本便宜六成,有關技術有助提高食品安全,保障公眾健康。
「探針」試紙 可測7種動物
鄭淑嫻團隊運用60萬元研究資金及兩年時間,從食物樣本中提取小量去氧核糖核酸(DNA),以分子生物技術複製倍增,再用郵票形狀大小、植入了微細人造物質「探針」(probe)的試紙進行測試。團隊針對每種肉類個別特製「探針」,一旦「探針」試紙偵測到其目標肉類的DNA就會變色;有關技術能同時間鑑定豬、牛、羊、馬、狗、貓、鼠7種動物,食品樣本中若混含多種肉類,有關試紙也能同時分別鑑定出來。
是次研究一共檢測了市面上12個肉類樣本,包括包裝好的豬牛肉丸、免治豬肉漢堡、羊肉批、豬肉腸等,以驗證標籤所述肉類成分是否屬實。研究團隊指,有關技術適用於各種方法處理過的肉類,包括生肉、雪藏肉等,未來計劃將技術改良,期望用途能擴大至30種肉類,包括雞、鴨、鵝等禽肉,以及元貝、花膠、鮑魚、魚翅等海產食品。
鑑定僅8句鐘 現行方法需兩日
鄭淑嫻補充指,現行一般的基因排序鑑定方法耗時48小時,但新技術毋須進行繁複的DNA排序和數據分析,可在8小時內完成鑑定,故在效率上大有優勢;而且相對於每次只可檢測一種肉類的基因排序鑑定方法,新技術可同時檢測7種肉類混合樣品,並分別鑑定出每一種成分,而成本約為每個樣本200港元,比基因排序鑑定法每個樣本300港元至500港元便宜。
據了解,目前有關技術只限於實驗室應用,研究團隊正向歐美及內地等地申請專利權,未來將向食品生產商、商界及政府等推廣,相信有助加強食品安全及動物飼料監管。
另外,團隊現時亦與中國海洋科學技術實驗室合作,以爭取研究資金,擬將研究項目推展至200種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