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的黃竹坑新圍舊民居,是港島現存2幢中國傳統民居之一。曾慶威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雅艷)文物及歷史建築物是社會瑰寶,記載了社會的歲月痕跡,在社會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惟審計報告昨日揭發政府保育文物5宗罪,包括有10幢古蹟及歷史建築物無撥入政府部門打理,以致日久失修;6幢建築物遭閒置6年至20年,淪為「文物孤兒」,當中黃竹坑新圍舊民居被荒廢20年;80%的歷史建築損毀,超過2年仍未修復。儘管部分古蹟及已評級歷史建築物已被使用及開放予公眾參觀,但有75%的歷史建築物並無安排導賞團,意味著市民進入寶山亦可能尋不到寶物,文物保育教育名存實亡。審計署促請政府妥善維修保養和善用古蹟及已評級歷史建築物,並定期舉辦導賞團。
黃竹坑新圍舊民居荒廢20年
政府現擁有57項古蹟和203幢已評級歷史建築物,審計署昨日公布的第六十號報告書揭露,有10幢政府已評級歷史建築物無撥給任何政府部門,包括屬一級歷史建築的調景嶺茅湖山觀測台,及薄扶林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有些歷史建築物即使已撥給政府部門,亦有1項古蹟和5幢已評級歷史建築物,遭閒置不用6年至20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港島現存2幢中國傳統民居之一的黃竹坑新圍舊民居,更已荒廢20年;屬古蹟的大潭篤原水抽水站第二號員工宿舍,以及三級歷史建築的域多利道扣押中心,均被閒置10年。
日久失修或危及遊人安全
審計報告指出,這些古蹟均日久失修,甚至危及遊人安全。以建於1898年的調景嶺茅湖山觀測台為例,它是清朝佛堂洲海關的觀測台,作觀測佛堂門航道之用。在日佔時期,觀測台曾被日軍佔據,以監視整個山下由西貢至鯉魚門一帶海域的活動。古諮會在2009年把觀測台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後,一直未撥至任何政府部門管理及維修,以致破舊失修,加上四周並無圍封,隨時危及遊人安全。
80%損毀逾2年仍未修復
此外,審計署又發現,古蹟辦在2009年至2011年間,共發現773處私人歷史建築損毀,但有80%的損毀超過2年仍未修復。當中包括94處須緊急處理的損毀,及530處一般損毀。
鑑於建築物具歷史價值,審計署認為,發展局作為負責文物保育的決策局,須採取措施,確保所有未撥用的政府已評級歷史建築物均妥善維修,並予以善用。另外6幢已撥至4個政府部門管理的建築物,則須立即維修並加以善用。而古蹟辦則須制訂工作計劃、訂定目標時間,迅速修復建築損毀。
提供導賞團是促進公眾保育及欣賞歷史建築物的良方。然而,審計署從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及古蹟辦的資料中發現,在2009年至2012年期間,在57項政府古蹟當中,有36項(63%)無安排導賞團;而在203幢政府已評級歷史建築物當中,則有152幢(75%)沒有導賞團。審計署認為,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須在租約中訂明平日、周末及假期的每日導賞團最少次數,以及每年的開放日最少次數。
倡設指示牌宣傳連成文物徑
古諮會委員高添強表示,政府對軍事古蹟並無保護政策,甚至簡單的說明和指示牌都沒有,任由外界破壞這些古蹟,「城門碉堡陣地、摩星嶺,及曾與日軍激戰的黃泥涌峽等地,幾乎沒有保育」。他認為多個軍事古蹟可加設指示牌及宣傳,串連成文物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