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當代著名畫家趙無極攝於他的工作室。(圖片由FEAST Projects提供)
趙無極的去世,宛如一個時代的結束。他對於中國畫壇的影響不言而喻,而他留給後世最寶貴的精神或許是在傳統之外,早年發展自身風格的堅持,晚年回歸「東方」的通達。對於更多的藝術創作者而言,趙無極的畫風與作品或許並未對他們影響深遠,但趙無極傳奇的經歷、開拓的勇氣,則令他們懷有敬意。本土青年藝術家林東鵬和藝術門畫廊(Pearl Lam Galleries)主人林明珠女士,將分別以創作者和業內專業人士的兩種視角,與我們分享大師對於這個時代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文:林東鵬(本土青年藝術家)
趙無極先生給我們留下了一杯鴛鴦
我想,在當代藝術充滿可能性與開放的環境下,誰都有機會創作出一件有趣的藝術品,因此一位藝術家最有趣的地方不是他做了哪一件藝術品,而是在其藝術歷程上的變化。 趙無極的創作,除了是被形容為東西方畫風融為一體之外,其正正充分體現了這種特質,這是我認為他最有價值的地方。
能稱上大師的,本因他們都具有時代的特徵,因此大師的辭世,總教人感到一種時代的終結。時代的特徵, 既不是一個人去作出表達就算,亦不是簡純由社會去支持及造就,而往往是大時代與個人互相的對抗,磨合與認識從而產生。藝術家做藝術創作,偶然會像趙無極當年初到法國,去藝術館看藝術品,去疑問在國內書上看作品的經驗與真跡的分別,但往往更重要的是從自己及對身邊環境充滿好奇地提出問題、見解。
在閱讀趙無極先生的經歷上,看到二十世紀初當中一部分藝術家,對十九、二十世紀的中國,在文化,國家自身,以至傳統繪畫那份失望,轉而去享受西方充滿刺激與想像力的現代藝術。在這個談論中西藝術之別的歷程上,造成了東西藝術的分野、討論及對抗。回看那個時代,偏激於一方是最容易的選擇,或者將東西方看成對等,或者矛盾。趙無極的繪畫,沒有告訴我們東方是什麼,西方是什麼,而是告訴我們,在個人的這種遊歷下,從周遭學習與融合,最終產生一個時代的文化及視覺經驗。
而更有意思的是,這本身雖來自文化的差別,最後卻又超越了國族文化的分類。在他辭世的今天,我們不用坐三十六天的船到法國,雜誌書籍上外國名作的影像比看真跡更仔細,國家之間的往返、不同文化的接觸機會更普遍。對於當下,我嘗試以鴛鴦這個飲品來對這個世代作個比喻,在我們第一次去品嚐鴛鴦時的驚訝,花時間去追尋奶、茶或者咖啡、糖的原味,但那其實是對一種藝術與文化純粹性的理想與假設。對於我來說,鴛鴦本身就是一種常態,鴛鴦這個味道如何,才是最重要。
趙無極先生,給我們留下了一杯鴛鴦。
林東鵬 2013年4月於紐約
鴛鴦:是奶茶與咖啡的混合,常見於香港的茶餐廳。
對談林明珠:趙無極的融合與故我
你眼中的趙無極是個怎樣的藝術家?他的畫作收藏價值如何?
林明珠:首先我必須要承認,我對中國當代藝術可能並沒有那麼多的認識,但是任何一個對抽象藝術稍微有興趣的人,或是中國當代藝術略有概念的人,都會對趙無極這個名字感到熟悉。而且在我的看法中,趙無極在法國也一直是個icon式的人物。一位中國藝術家總是植根於他的傳統,而趙無極的很多靈感都來自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他在很多方面去重新詮釋了中國水墨畫,並融合成他自己的抽象風格。他從來不否認自己的中國根基,但他會從古典水墨畫風格中脫離出來,並用油畫的方式重新演繹為一種自己的抽象風格。
趙無極是一位歷史人物,他代表一個重要的時代,也讓後人知道當代中國的藝術家在20世紀是怎樣理解和擁抱「西方藝術」的影響,以及水墨文化究竟是怎樣復活。藝術家,如趙無極,即使不使用墨水或毛筆,但水墨文化中的哲學對他的深刻影響,在他的作品中仍表現得充滿活力而強大。
他的作品的價值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的演變。當中國藝術家受到西方影響而重新定義自身的文化時,趙無極的作品便代表了歷史的一部分。
你認為他的藝術風格創新之處在於?
林明珠:趙無極的獨特性還在於他的能力—他能夠同時吸收中國古典美學和西方現代美學這兩種看起來完全是兩個世界的美學精華,並對其有自身的深刻認識。八大山人與保羅.克利對他作品的美學影響是樸實無華的,這些特質很自然地體現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很多人討論到他晚年的潑墨系列再一次展現出他畢生所追求的對美學與繪畫技巧的傑出融合。然而,他最核心的重要性不在於他走出了一條新路,而是他有能力在走出自己的路向後,啟示後人—在表面上與西方媒介融為一體後,身為一個中國藝術家仍然可以繼續保存身為中國人的身份與美學認同感。
對於後來的水墨藝術家,趙無極的影響體現在?
林明珠:他的作品啟發了水墨創作,令水墨藝術家們不再被傳統繪畫工具所限制,而是理解到水墨的哲學與美學才是這種創作的真正精神。人們從趙無極的創作中理解到眾多的可能性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因而他是一個非常有價值,並能影響後世創作者的藝術家。
你怎麼看趙無極與法國文化藝術之間的關係?
林明珠:我想他是法國藝術界的一個icon吧。
|